-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1-6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值得关注的问题荆林波》.pdf
月入万元陆金所1 元投资送大红包 /action/EfUFnm
获取豆丁赚钱总收入超6 万元的方法 qq1173896236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值得关注的问题:荆林波
】
2014-01-03 hpb8118 物流沙龙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快速发展:规模化
从网民规模看,2008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网民数最大
的国家。之后网民规模逐年增长,网民数量已由 2009 年6 月的3.38 亿增长至
2012 年底的5.64 亿,而且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速度。截至2013 年6 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 亿,较2012 年底增加2656 万人。其中,农民网民增长的速
度非常快,截至2013 年6 月底,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1.65 亿。
特别是在网购人群中,三四线城市的人均网上购买量高于一二线城市。
从网络普及率看,2013 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4.1%,虽然距冰岛、美国、日
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依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从电子商务绝对规模看,电子商务最初几年交易额均保持了每年40%的增长速
度,2006 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 万亿元,2007 年超过2 万亿元,2008
年首次超过3 万亿元。同时,2008 年中国的网络零售(B2B,B2C)实现三个“1”
的突破:网络零售消费者人数突破1 亿、网络零售额突破1 千亿元,占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比例突破1%。2012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超过日本,其中,
仅11 月11 日一天,淘宝与天猫的交易量突破191 亿元,包裹数量突破7 千万,
创造了中国网络销售的新纪录,并打破了美国 “网购星期一”15亿美元的记录。
预计2013 年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网上交易市场。
从电子商务相对规模看,电子商务交易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方面都开始占据重要
地位,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批零企业购销总额的比例由2006 年的5%提高到2007
年的8.4%,并一直稳定在8%-9%。网络零售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06 年的
0.4%快速上升到2012 年的6.3%,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电子商务交易
都完成了规模化的积累。
(二)B2B-B2C:平台化
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B2B 的发展从第一代的阿里巴巴,重视信
息服务,到第二代以中国制造网和中华网为主的行业垂直模式,都逐步向平台化
运作发展。B2C 的发展从京东开始,到现在苏宁打造的网店与实体店结合的 O2O
模式,吸引中国老字号企业到平台上开店,平台化的趋势在 B2C 领域也表现得
十分明显。例如阿里巴巴采取了一些手段来应对微信的崛起,这些实际上都是在
争夺平台的入口。
(三)新的焦点:移动化
2012 年全球移动设备总数已经超过世界人口的数量,全球使用移动手机的数量
为 48 亿。目前,移动设备的销量是 PC 的两倍,手机已经从非智能过渡到智能
手机,电脑也向平板电脑过渡。今后将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截至 2013 年 6 月
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4.64 亿,较 2012 年底增加4379 万人。值得注意的
是,截至 2013 年 6 月底,69.5%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同比下降 1.1%,利
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 78.5%,同比上升 4%。根据苹果App Store 应用下载
量的统计,2013 年下载量将突破550 亿。中国在移动网和互联网中时间花费达
55%,高于美国17%。2012 年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的增长速度均高于
100%。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全部是和移动相关的。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四屏”时
代: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未来将有可能实现更全面的网络服务。
(四)顾客需求:碎片化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分为三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末,消费模
式以满足温饱为主,主要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百元级产品;20 世纪 90 年
代初至 90 年代末,消费模式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主要为彩电、电冰箱、洗
衣机等千元级产品;21 世纪初至今,消费模式由小康型向享受型升级,主要为
汽车、住房、旅游等万元级、数十万级产品。电子商务的目标顾客将以 80 后、
90 后为主,目前他们仍属于月光族,甚至是啃老族。但随着他们逐渐走向工作
岗位,其消费的商品将从日常用品向选购品、特殊品过渡。值得注意的是,工业
社会中提倡规模化的发展是最经济的,然而,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个性化大规
模生产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