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pptVIP

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4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ppt

7.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 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 8.穆公访诸蹇叔。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穆公到蹇叔 这里 来询问 这件事 。 设题角度Ⅳ: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9.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 诸水滨!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10.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样做 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 1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 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您凭借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做城墙,把汉水当做护城河; 您的兵马 即使众多,也没有用处。 12.晋人御师必于殽。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晋人一定会在殽山抵抗你们的军队。 设题角度Ⅴ:关注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 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 设题角度Ⅵ:关注词类活用现象 1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都城可以得到。 15.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军队劳累而来袭击远方 的国家 , 我 没有听说过啊。 一、词义不明常出错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这都会导致错译实词,如“沛公军霸上”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错把“军”作名词,译成“军队”,好像没错,其实,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译句应改为“刘邦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原因 二、虚实混淆错难免 虚词实词混淆,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这是导致错译虚词的主要原因。如2002年上海试题“金玉之贱,人民是金”,有的考生译成“金玉的低贱,人民是宝贝”。显然“之”被译为助词“的”,“是”被当做判断动词,考生却忘了“之”“是”除了此种常见用法外,还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因而该句应译为“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做宝贝”。 三、固定句式拎不清 不熟悉固定句式,不善于分辨出特殊句式,这是错译句式的根本原因。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殽之战》 ,有同学把“无乃不可乎”译成“这不是不可以吗”,把表示揣度语气的“无乃……乎”同表示反问语气的“不亦……乎”混淆了。此句应译为“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四、单数复数不区分 单数复数不分,这是翻译人称代词时常见的错误。区别人称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主要靠联系上下文。如翻译“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同学忽视对人称代词“之”的单复数选择,把这一句译成“蔺相如坚决挽留他”,这就错了。如果联系上文,把“舍人相与谏”中的“相与”和“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等”字,作为对人称代词“之” 的单复数判定的依据,断定这里的“之”应为复数,译成“他们”这就正确无误了。 五、省略成分不增补 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