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讲宋辽金元法律制度(上)(--修订).ppt
第十讲 宋辽金元法律制度(上) 主讲:葛少芸 本讲主要内容: 一、宋代法律制度 (一)宋代立法思想 (二)宋代立法概况 (三)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 (四)司法制度 二、辽金法律制度 三、元代法律制度 对盛唐之后的两宋法律制度的价值评价各有其说。宋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后期,唐朝发达的法律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宋朝的法律建立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之上。宋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法律制度在隋唐时期所确立的基本框架内,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国家大法、编敕编例、诏令指挥乃至特别刑事法规等立法,对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维护和强化起到重要作用。《宋刑统》作为一部国家大法,集成《唐律疏议》及唐、五代以来的敕、令、格、式、起请条的载体,其统律、令、式、敕合编体例的定型,成为《大元通制》、《大明律附例》、《大清律例》等一代大法编纂结构的先声。 宋代民商经济立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极大地丰富了民事法律和财政金融法律的内容,是中国民法史上陡起的一个高峰。然而,宋朝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内外商贸的发达,并没有发展成为封建社会“质变”的条件。三百多年的宋朝,仍然囿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老圈之内,高度集权的宋朝,全面专制、家长式统治、牢固人身控制和对工商业排挤的种种特点仍然存在,只是出现了封建社会转向后期发展的一些量变表现。因此,两宋社会的发展尚未达到“近世史开始”或“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期”的程度。 与财政捉襟见肘、国力积贫积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两宋崛起了一座高峰。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这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均在北宋诞生,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继续走在世界前列。私人兴办书院蔚然成风,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造就了一批巨匠式代表人物。其中既有注重巩固传统思想的包拯、司马光、苏轼,也有倡导发展传统思想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又有求变革传统思想的李觏(购)、范仲淹、王安石、叶适、陈亮等。这些思想家就改革与反改革、理学与反理学等问题相互论争辩驳,其思想相互促动交融,既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又促进变革思想、功利思想(南宋时期,形成了一个与理学理论体系不同的功利派,代表人物是南宋的叶适)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这一时期法律思想内容。 在司法制度方面,检验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宋朝的检验制度和检验技术都远远超过前代。就其检验制度而言,包括检验范围、检验程序、检验笔录、检验责任等各方面规定。随着检验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宋朝相继出现了一些检验学著作,如郑克的《折狱龟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宋慈的《洗冤集录》等等,推动了法医学从单纯经验型向理论化发展,使中国 古代法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这些成果中,首推成书于南宋的《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不仅被后来的元、明、清奉为圭臬,而且在明朝时被译为朝鲜、日本、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数国文字出版,流传于亚洲、欧洲,是古典法医学的代表之作。时隔350多年后,欧洲才出版了一本意大利人所作的法医学著作,可见《洗冤集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律文明发展的一贡献。 一、宋代立法思想 (一)从“立法严、用法恕”至“立法贵乎中” (二)“上下相维,轻重相制” (三)“政丰”“理财”、“通商惠工” 北宋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但功利思想也占有重要地位。开国之君太祖赵匡胤,惟恐自己的统治不得长久,建国第二年,便焦急地询问宰相赵普治国的方针。赵普建议要解决五代以来“君弱臣强”及兵变割据的问题,必须从“权”、“钱”、“兵”三个方面着手,被其采纳。而为摆脫财政危机,神宗也曾下诏:“政事之先,理财为急。” 李觏、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对于功利思想与变革思想的兴起功不可没。北宋的李觏率先倡导功利,认为“人非利不生”(《李觏集·原文》),“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富国策第一》)。王安石也一反儒者做官耻言理财的旧传统,公开宣扬:“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临川先生文集·答曾公立书》)。南宋的陈亮、叶适对儒家传统的讳言功利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陈亮指出,空谈义理的儒家理学是“尽废天下之实”(《陈亮集·送吴允成运干序》)。叶适也提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习学记言序目·汉书三》)。他们从“事功”的观点出发,反对传统的抑工商和强调君权的思想。 叶适认为,富人有功于社会,是“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水心别集·民事下》),并提出:“夫四民(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习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