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虚词 以 于 为 因 与 而 则 且 然 虽 之 所 者 也 矣 耳 乎 哉 夫 其 * 命题规律 2011年上海卷春考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因人得之 因噎废食 B.鬻及借人为不孝 爱屋及乌 C.未免往来于怀 毁于一旦 D.作诗戒其后 舍我其谁 C 命题规律 2010年上海卷秋考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命题规律 2010年上海卷春考 19、(2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则系干之别枝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耳得之而为声 B 命题规律 【规律总结】 1.句子选材:阅读文本和教材课文。 2.考查范围:只考最常见的文言虚词。 3.难度设置:考查虚词的一般用法和主要用法。 4.设题方法:比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诸 焉 盍 何 方法指导 说出下列各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并说明理由。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姜氏何厌之有!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代词,作宾语) (代词,作宾语) (代词,表指代) (助词,定中间) (助词,表提宾) (助词,主谓间) (助词,凑音节) (助词,凑音节) (动词,到) (动词,到) 方法指导 【方法归纳】 1、结构关系比较法(分析虚词前后词语的结构关系或虚词与前后词语的结构关系) 前后词语是定中关系→助词,表修饰 前后词语是主谓关系→助词,表取独 前后词语是动宾关系→助词,表提宾 与前面词语是动宾关系→动词,表趋向 与前面词语是陪衬关系→助词,凑音节 与后面词语是同位关系→代词,表指代 与后面词语是定中关系→代词,表领属 下列各句中的“与”作介词还是作连词?为什么?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与妻书》)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与妻书》)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 吾今与汝无言矣!(《与妻书》) 彼皆与我之所同。(《逍遥游》)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鸿门宴》) 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方法指导 下列各句中的“与”作介词还是作连词?为什么? 君王与沛公饮。(《鸿门宴》) 怀王与诸将约曰。《鸿门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赤壁赋》)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与妻书》)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 方法指导 方法指导 【方法归纳】 2、词语换位比较法(看虚词前后词语能否调换位置) 换位后改变原意→介词,表承接、递进、修饰的连词 换位后意思不变→表并列的连词 3、省略成份比较法(看虚词前后词语能否省略) 前后词语能够省略→介词 前后词语不能省略→连词 4、添加成份比较法(看虚词前能否添加其他成分) 介词前可以添加(介宾、介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名词、疑问代词) 连词前不可添加 下列各句中的“乎”各表示什么语气?判断依据是什么?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儿寒乎?欲食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方法指导 (表疑问) (表疑问) (表反问) (表反问) (表揣测) (表揣测) (表感叹) ▲ ▲ ▲ ▲ ▲ 下列各句中的“也”各表示什么语气?判断依据是什么? 楚左尹项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年高考 理综(全国卷)答案.doc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人民版必修一).doc
- 高考复习三轮冲刺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四川卷)word版.doc
-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12.诗.doc
-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ppt
- 十年高考【2002-2011】英语----动词及短语动词.doc
- 2012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 【人教版专用】2014高考地理 小专题突破精练(含2013模拟+解析):森林的开发和保护.doc
-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知识梳理与巩固5课件(新人教).ppt
-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文言句式与活用.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