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讲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着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二、关注考纲说明 1.《考试大纲的说明》:暗示高考信息,是命题和备考的依据。 2.将2014年与2015年两年的“说明”比较,两者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方面的表述是一致的。 3.但在“题型示例” 中却有一些较大的变化,值得我们重视。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国民阅读调查: 1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2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保持下降、 3.数字化阅读上升。 4.主力军是中青年团体。 5.选择数字化阅读的两大原因。 6国民认为阅读是重要的。7.国家层面,推动全民阅读的若干做法。 现象——原因——措施 变化一:突出文化素养的考查。 目的:倡导核心价值理念:既继承传统,又立足现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变化二:体现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 目的:1. 贴近现实和生活实际:注重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以往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过渡到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素养。 3.探索创新题型:体现对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事实的判断与推理、结果的阐释和交流。 2 根据句法知识断句 文言文语法和现代汉语有相似之处:谓语大部分由动词充当,抓住谓语动词可以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3.理清人物关系,抓住对话标志 文言文人物对话标志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也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文言对话中表谦敬的代词或副词如“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也常常出现在句首,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4 根据修辞技巧推断 文言文讲究句式,音律和谐,经常运用顶真、对比、对称、排比、对仗、反复等修辞方法。 5根据文化常识推断 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常识,如典章制度,谦敬人称,天文历法,官职变动,衣食住行等。 例:2013年湖北卷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 饮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恸 辄 呕 血 扶乃 能 起 既 葬 结 庐 墓 所 诸 相 以 居 忧 无 例 欲 极 力 起 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答案】 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备考策略二: 大量诵读文言文,养成语感,增加积累。回顾必修、选修教材、期中期末试题,连续几年的高考真题,在二轮复习中,需要回过头去,反思总结,内化吸收,而不是埋下头去,忙于做题。 1.修辞手法 A.比喻: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拟人: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夸张: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借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E.用典: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描写技巧: 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B.动静结合: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虚实相生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已逝回忆之景之境(如李煜《虞美人》回忆的故国),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设想别后情景)。 而诗歌中的“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3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文档评论(0)

nc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