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小叶癌Cyclin+D1蛋白表达及其CCCND1基因扩增的分子病理学的研究.pdf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Cyclin+D1蛋白表达及其CCCND1基因扩增的分子病理学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IIIIIIIIIIIllUlIlU CaFCinductalsitulobularininli 中困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学位论义 D1阳性表达:其中53.4%(39/69) 示:在94.5%(69/73)的ILC中枪测到Cyclin inD1在ILC中高表 扩增之间具有统计学相关性,提示CCNDl基因扩增可导致Cycl 达,从而在其发生机制中发挥致癌作用。而另一方而,两者阳性率之间存在着差异, 同时反映出在ILC中还存在着…定比例的病例无基因扩增而呈蛋白高表达的状态, 这说明基因扩增不是CyclinD1高表达的唯一原因,在ILC中还可能存在着其它能 in 导致Cyc]inD1高表达的作用机制。查阅文献,我们发现CyclD1过表达机制的 研究都以浸润性乳腺癌为对象,其r}1以IDC占绝大多数,未检索到专门针对ILC的 研究文献;而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的机制可涉及到:促进转录活性、增加蛋白翻 译、减弱降解过程等众多方面。在这些机制假说中,最为符合ILC的是雌激素、雌 激素受体(ER)及CyclinD1三者之问的交叉作用机制;尽管这一机制的某些细节 inD1高表达的作用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 尚在研究中,但它极有可能在Cycl 在I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而,我们将CCNDl基因扩增及CyclinD1高表达与各l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 随访资料相联系,其中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病人年龄是否大于50岁、肿瘤最 大径是否大于2cm、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否累及乳头问质及其下大导管、肿瘤单/ 多发、临床分期:早期(I期)/中晚期(II、lIl、IV期)、雌/孕激素受体的有无、 Her一2是否过表达及P53是否突变等;随访资料包括术后转移及死亡相关的生存期 in 统计;发现仅CyclD1高表达与ER阳性具有统计学相关性;而其余各组均未发 现具有统计学相关性,这其中包括CCNDl基因扩增与ER阳性两者问;这一结果进 in in 一步支持ER与CyclD1高表达两者间关系密切,它有可能在CyclD1高表达 的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无论CCNDl扩增及CyclinD1高表达,在评价临 床预后方面均未显示出具有独立的预后指示作用;但这一点还需进一步随访加以证 实。 研究结论 总之,我们的研究显示出:在超过80%的ILC中存在着CyclinD1高表达(2+、 3+);在约l/4的ILC病例中存在着CCNDl基因扩增,它可导致CyclinD1高表达, 从而在ILC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CCNDl无扩增的CyclinDl高 表达的病例中, D1与ER之间的交叉作用机制可能在其高表达的机制中起 Cyclin 到了关键作用;而无论CCNDl扩增或是CyclinD1高表达在临床、预后等方面均未 显示出具有独立的预后评价作用:当然,这一点还需进一步随访加以证实。 中困I廷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f:学位论义 .5. 英文摘要 Molecular of D1 andCCNDl CyclinExpression PathologicalStudy Gene InInvasionLobularCarcinomaofBreast Amplification BACKGRoUND: DI isa memberofthecell a Cyclin family cy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