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6级法律硕士宪法学思考题(含解答)》.pdf

《北京大学2016级法律硕士宪法学思考题(含解答)》.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2016级法律硕士宪法学思考题(含解答)》.pdf

09级法硕宪法学思考题 (正式试卷将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一题作为正式试题。20分) 一、假如以西方的标准去定义近代宪法,那么,在这种宪法产生的诸种——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五种社会历史条件(举例说,民族国家、市 民社会、文艺复兴、罗马法的承受、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所获得的进步)中, 哪些条件是中国具备的?哪些是中国不具备的?你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一)、由英美法等国宪法所代表的近代宪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权在民原则(2)强调公民权力,特别是自由权利(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宪 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4)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被普遍采用 (二)、近代宪法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其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政治条件(民族国家):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社会的统治,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宪法产生的政 治条件。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相继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 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思想条件(罗马法的承受、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等宪政思想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是宪法产生的思 想条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4,社会原因(市民社会) 市民阶级以全社会的名义不断掀起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从而进入国家的政治 生活领域并力图控制政治权力。 5,科学技术。 两次科技革维护宪法自由权价值的同时确立了人权的价值,改变了国家、社会与公民相 互之间的关系,从最基本的自由权到接受国家干预使社会权成为重要的权利体系。 (三)、中国不曾出现像西方那样自然成长的宪法社会基础: (1)经济上的封闭性,是传统中国缺乏市场经济的支撑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和血缘关系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农业社会,因而不会产生大 规模交换的需要,市场被排斥和限制,也就不可能培育出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和自然地孕 育出宪法理念。 (2)政治上的保守性,使中国缺乏近代民主观念 中国传统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致使传统社会不可能产生像西方社会那种基于多元政治 结构而出现的权利制衡机制,从而难以有力地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使近代西方人民主权、 权力分立、平等等观念在中国无法立足。 (3)文化上的排他性,使传统中国缺乏人权、自由思想 中国的文明起源很早,却缺乏多元、自由的文化环境,不可能形成西方社会的那种个人 自主性精神,进一步导致了中国传统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理念的缺失。这是与法治的精神 背道而驰的。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宪政。 (4)市民社会没有兴起 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伴而生、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谐调发展的。我国历史上,自 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因而缺乏市民社会产生的土壤。 (5)近代科技的落后制约了人们思想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乃至政治体制的变革,也束 缚了中国近代宪法的产生。 (四)、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曾出现像西方那样自然成长的宪法社会基 础。宪法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独特产物,它不仅是一种以人权为逻辑起点,以有限政府为主要 内容的制度性构架,更是一种与人权、自由、理性等终极性范畴相关的旨在关怀人类存在的 文化情怀;而在中国则是以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来解释人和秩序的关系,仅仅强调 秩序对个人的重要性,并未发展出个人应保持自身权利和自由的观念,也不可能产生保障人 权、限制国家权力的西方式的宪法思想。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思想就是在以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为最高价值的语境中被移植到 中国的。进而也缺乏自由、民主、法治的多元文化环境。这就使得近代中国缺少宪法产生的 社会基础。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输入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随着中国 国情的剧变,先进的中国人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他们从器物层面入手,进 而触及制度层面,最终深入到文化层面。这是一个由被动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近 代意义上的宪法思想开始萌芽。 深刻反思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之命运,并剖根溯源地对宪政本身作解构性的思考和探索, 必将是我国宪政建设中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建设中国的宪政既要注重对共同性的宪法 所需的社会基础的培育,又要注重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和把握。 二、事件分析 自2008年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