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北京语文《阅卷纵横》(下)》.doc

《2016年高考北京语文《阅卷纵横》(下)》.doc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北京语文《阅卷纵横》(下)》.doc

上篇·师生议作文。 ㈠阅卷教师随想 格高韵雅,品质不凡 ——2007高考北京卷作文漫评兼及其他 人大附中 于树泉 随着6月7号上午高考开考铃声的响起,全国19个高考作文题同时走出深闺,登场亮相,带给近千万考生以最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同时也成为世人的评说焦点。19个文题命题类型多样,多姿多彩 。其中北京题独出机杼,从唐诗人刘长卿的七言律诗《别严士元》中撷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入题,试题命意与设计都颇具匠心。笔者曾撰文《一个鲜亮的符号》称道2006年的北京作文题“北京的符号”,比较而言,2007年的作文题又有了新的跨越。整个试题格高韵雅,品质不凡,在19个文题中可谓占尽风情。 首先是雅致。古典诗词是传统精华,民族瑰宝,名句则有着更为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如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是那样的轻灵、典雅而富有意蕴,在带给人丰富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启人领悟和思考,同时对学生的精神与人格起到良好的引领和提升作用。故“细雨湿衣”一题显得更有味儿,更具文学色彩。雅致是一种品位,一种境界,一种拒绝草率、粗陋之后所呈现的内蕴美,拒绝平庸与媚俗之后所成就的不凡品质。中国的高考应考人数最多、规模最盛,这是其他任何考试也无法与之相比的;高考产生的效应之强、影响之深远,简直是无法估量的。对于这样一种非同寻常的考试的作文命题,必然应该精益求精,追求高层次、高品位、高境界。在这方面,浙江的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就很令人称道。雅致的反面是因轻率导致粗陋,由媚俗导致滥俗。譬如随便拈起一句广告词“我能”(辽宁)、一句流行语“想说爱你不容易”(江西)或者一两个“创新”与“创造”(海南、宁夏)这样僵硬的概念当作高考文题,便显然失却了雅致的品位。 其次是大气。大气表现为一种基于大视野、大手笔之上的大境界,以及开放与限制的最佳契合。北京文题在给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写景佳句之后,列出五种不同境界(或寓意),为考生搭建了一个打开思路、选择角度的宽阔平台;五种理解之后的省略号,又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有能力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驰骋想象和联想,从而“各自擅其妙”,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考场作文。2007年“母语”(湖北)一题,其开放性很强、限制很明确,内涵丰富,贴近现实,显得很大气。反之,如果题目的开放、限制失当——过宽,会让人茫无头绪;过窄,又会捆住考生的手脚。譬如2006年“北京的符号”中“保留旧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的黑体字,就无意中为考生设下一道立意的的樊篱,使许多考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导致写出大批立意雷同、千篇一律考场文。对比之下,今年的作文题无疑显得开放得多也大气得多。另外,“北京的符号”的鲜明的地域色彩,自然有其值得称道之处,但在大气方面则相形逊色了。 第三是厚重和富有意蕴。北京题从不同角度阐释“细雨”两句诗,使诗句的内涵大大丰富,文题深广度大大拓展,考生立意的空间很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最佳角度,找到最适于展示才华的舞台。文题的厚重而富有意蕴,带来的是考场作文的千姿百态,佳篇妙构的脱颖而出。目前有一种说法,即好的作文题就是让“人人都有话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生活中,家长里短、吃喝拉撒之类,自然也是“人人有话说”。但如此浅俗的内容显然不合为国选才的目的。一份好的作文题目,必须有利于考生调动积淀,展示才华,凸现个性,写出亮色,创造出优秀的考场作文。如果一份文题,难以见出考生的高下雅俗、深浅优劣,那就是一种失败。因此,“人人都有话说”,应该只是对一份作文题的最低要求或者基本要求。如果对好题的标准存在认识误区,就会把文题出得过于肤浅、狭窄和单薄,使有才气的学生受到限制,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譬如“帮助”(全国一)、“有句话常挂嘴边”(天津)之类,就有过浅之嫌;另外,上海作文题历来享有大气厚重的美誉,而《必须跨过这道坎儿》则有过窄之弊。今日的高中生,人生大多一帆风顺,少有“坎儿”,更何况是“必须经过”的“坎儿”。或许,面对“必须跨过这道坎儿”,不少考生很容易被逼到高考这道窄窄的“坎儿”上来,写成内容划一、千人一面的作文。或如1998年的高考作文“坚韧——我追追求的品格”,当年,为了表现坚韧,考生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残疾人”和父母双亡的“孤儿”。而今,为了迈过高考这道“坎儿”,考生被逼无奈,又不得不为赋新诗强说愁,虚构出批量的人间悲剧了! 第四是切实。切实就是让考生对题目认得准、辨得明、看得清。考试间太紧,没有从容审题的条件;考场高度紧张,缺少周密思考的气氛,因此一份好的文题不宜设置过多审题障碍,让学生在审题上大费周折。北京卷的命题者应该说是想到了这一点,理由之一是较好地处理了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关系——用唐诗名句作为命题材料,这恐怕为所有考生始料之不及;但把试题处理成材料作文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