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rtio基阻变存储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II
qlllqlI 11111511111Illllllllllllllll
I 16203
Y21
摘要
阻变存储(RRAM)以其在存储密度和存储速度上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颇具潜力的
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然而阻变的微观机制一直不明晰,这成为RRAM存储应用
料,通过改变金属电极和引入介质层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阻变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及
其在新原理器件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Au/STO/Ti存储器件的制备和电阻开关性能研究
以STO薄膜为阻变材料,选取具有不同功函的金属Au(5.1eV)和Ti(4.3eV)作为上
触,而Au/STO之间为肖特基接触。在±2.5V的偏压范围内,存储器件表现出逆时针
双极电阻开关行为,对厶y和C-V曲线的分析表明阻变源于Au/STO界面肖特基势垒宽
度或高度的改变,该界面势垒的改变是由缺陷能级的电荷俘获/释放诱导的;在经历了负
极性的电形成电压操作后,器件在同样的±2.5V偏压范围内呈现出顺时针双极电阻开
关行为,电学特性分析表明该阻变源于氧空位迁移诱导的氧化还原反应。薄膜内缺陷分
布的不同导致了这两种不同特征的双极电阻开关行为。
(1)由于金属/氧化物界面对存储器件的开关特性有重要影响,选择高功函Pt(5.6
eV)
8
负极性的电形成偏压(约…6 V)之后,器件表现出单极或双极性电阻丌关行为,其
开关极性依赖于电形成过程中所设限制电流的大小。当限制电流为1mA,器件表现出
0
双极电阻开关行为;当限制电流为1 mA,表现出单极开关行为,并且两种极性之间可
以相互转换。该现象表明不同的限制电流,器件内部形成的缺陷不同。对厶y特性的分
析表明双极电阻开关是由于Au/STO界面处肖特基势垒的变化引起的;而单极电阻开关
是由于缺陷构成的导电丝的形成与破裂致使的。对器件的非易失性研究表明,单极开关
的高、低阻态均具有很好的保持能力,两周时间之后电阻值仍无较大的改变,但双极开
关的电阻态仅能保持几个小时。
(2)IMP逻辑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还未见单极忆阻器实现IMP“状态”逻辑
的报道。本文选择具有单极开关特性的Au/STO/Pt器件为忆阻器构成了IMP逻辑电路,
并通过理论模拟计算,探索IMP逻辑运算中电压、电流等参数设置的特点,以及逻辑运
算的稳定性。该单极忆阻器具有较大的开关比值(大于1000),且在低阻态呈现线性I-V
关系,较小的调制因子(1.2)表明由于串联电EFt(Ro)的引入导致的开关比值的退偏非常弱,
这证明IMP的可靠性被有效增强了。但单极开关阈值电压的离散性会影响IMP运算的
重复性,计算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串联电阻(Ro,500Q)能减小阈值电压不稳定对IMP运
算的影响;但彻底解决该问题,应优化忆阻器结构以使开关电压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3.Au/NiO/STO/Pt存储单元的电学性能研究
界面势垒在电阻开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金属/氧化物间插入非常薄的介质层将改变
界面性质,进而影响存储器的电阻开关性质,所以本文采用PLD技术沉积了
试结果如下:
(1)在电形成过程中设置较小的限制电流,由于界面势垒的存在,器件表现出双极
电阻开关行为,并且他们的回线方向可以在J顿时针和逆时针间可逆转换;通过对1-V曲
线的拟合发现,高阻态和低阻态分别对应肖特基整流和隧穿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逆
的改变引起的,该界面势磊的改变由电荷诱捕效应导致。
(2)在电形成过程中若设置较大的限制电流(10mA),界面势垒消失,器件表现单极
电阻开关行为;负偏压下,单极开关能反复切换,但正偏压下,开关仅重复约4—7个
周期便消失。其原因是不同极性的偏压驱使氧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i<'25+>离子激发态的能级结构和振子强度的理论研究.pdf
- ne原子共双对称条件下(e,2e)反应的理论分析和后碰撞相互作用的影响.pdf
- ni-alo高k材料及pbzr0.2ti0.8o3ti-al-o异质结集成研究.pdf
- nilssn形变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的角动量投影及对18-20o的描述.pdf
- nifeg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特性及磁热效应研究.pdf
- nilss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的角动量投影方法.pdf
- nilssn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中大形变核电磁极矩的计算.pdf
- ni硅橡胶电复合材料的磁电输运性质.pdf
- ni硅橡胶电复合材料的粒径效应.pdf
- ntc型红探测器可靠性的低频噪声表征技术研究.pdf
- tc2模型lht模型对lhc上tw联合产生的修正.pdf
- tev对撞上几种新物理模型下一些产生和衰变过程的唯象研究.pdf
- ti-al导电阻挡层的硅基铁电电容器集成研究.pdf
- ti-v基氢合金稳定性的亚规则模型.pdf
- tib&l;,2>si<,3>n<,4>和tib<,2>c-bn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及结构与性能研究.pdf
- tib2、ial和tic纳米级粉末的机械合金化制备研究.pdf
- tio2基磁半导体缺陷的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pdf
- tio2窄隙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pdf
- tio分子能函数和tio<,x>(x=1,2)分子外电场效应.pdf
- ti、zr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