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
扎根草原深处——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一
锡林郭勒草原美丽壮阔,一望无际。
1974年夏天,19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廷·巴特尔从呼和浩特来到这里插队,从此就在草原深处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8个春秋。
他的父亲廷懋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曾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政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廷·巴特尔本可以选择另一条生活道路,回到城市里从政、经商,或坐办公室,但他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草原深处,成为牧民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大草原上“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真正的草原巴特尔(英雄)。
如今的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县)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噶查(村)的党支部书记。
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偏远的牧区,廷·巴特尔毅然选择了后者。一次次返城的机会,廷·巴特尔都让给了别人,他把自己的身心都留在了草原
廷·巴特尔11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的廷懋成了“黑帮”,被关押起来;内蒙古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上的母亲也未能幸免。廷·巴特尔成了无人照顾、受人歧视的“黑崽子”。
在动乱的屈辱和磨难中,廷·巴特尔度过了中学时代。1974年,巴特尔高中毕业了。他曾经想当兵,但遭到了拒绝。既然“黑崽子”当不了兵,就上山下乡吧。
那时,父亲的“牛棚”生活已经结束。趴在父亲用过的军用地图上,廷·巴特尔的手指指向了地处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一个叫萨如拉图亚的偏远的噶查。他知道,蒙语“萨如拉图亚”是月亮的意思,多美呀!
可姨父对他说:“别去那个地方,我在那里打过土匪,那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
“那正好,我去了,就不回来了。”廷·巴特尔平静地说。
“去吧!年轻人多吃点苦有好处。”父亲的鼓励坚定了廷·巴特尔的决心。
谁也没有料到,那个晚上近乎随意地那么一指,竟决定了廷·巴特尔的一生。
1974年7月,廷·巴特尔和40多名知青一起,怀着年青人的激情和梦想,颠簸了700多公里的路途,来到了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亚嘎查。
大草原不仅广袤,而且美丽,宁静,让廷·巴特尔的身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和快慰。尽管生活的艰辛、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都出乎意料;但草原的博大,牧民的宽容,抚慰着廷·巴特尔的心灵,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最纯真的情感。他说:“到了草原,彷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牧民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而他们的孩子却享受不到。晚上牧民和我们都没有被子,只能和衣而卧,看到我们衣服单薄,牧民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皮袍脱下来给我们盖上,你不同意都不行。”从那时起,廷·巴特尔就对自己说:“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
报答的心情化作了实际的行动。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巴特尔样样干得起劲,样样干得出色。不知不觉中,廷·巴特尔成了全嘎查40多名知青的“头儿”,并先后担任农场负责人和林场场长,成了牧民们喜爱、信赖的“知青巴特尔”。
1976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国家落实政策,下乡知青可以返城了。消息传来,知青点炸开了锅,大家兴奋地说:“终于有盼头了!”可是,当大家得知廷·巴特尔的父亲负责落实知青政策,热烈喧闹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有老子当靠山,第一个走的准是廷·巴特尔。”
知青们开始躲避他,疏远他。巴特尔明白大家的心理,嘎查召开知青大会,廷·巴特尔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谁有指标谁可以走,没有指标我的让出来。大家留下来干,我领头;走,我把最后一个送上车!”
知青们一个个地走了,没走的也心绪浮动,而廷·巴特尔仍在扎扎实实地干。村乳品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巴特尔主动请缨,接过厂长的担子。白天搞生产,晚上点着蜡烛自己动手改造机器设备。有的干部想从厂子里白拿乳品,巴特尔回答:“不行,这是集体的财产。”一年下来,巴特尔体重掉了十来斤,厂子却扭亏为盈,赚了5万块。
这一年的11月20日,21岁的廷·巴特尔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廷·巴特尔融入牧民的大家庭中,就像一颗金色的种子,在博大而丰厚的草原上吸取养分,开花结果
牧区的生活不如城里舒适,牧民们对于知青纷纷回城都能理解。牧民宝音德力格尔说:“廷·巴特尔不回城,我也奇怪,如果换了我,有条件回城,我肯定回去了。”
但廷·巴特尔坚持留在草原,自有他的道理。
一年春节,已经当上副嘎查长的廷·巴特尔回呼和浩特探亲。母亲看着皮肤黑红的儿子,心疼地说:“巴特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回来吧,回到我们身边来。”
巴特尔对母亲说:“我不能回来。回城我是文盲,在牧区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说,我一走,牧民就哭。”
“要不先把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