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著名地质地貌景观
1. 丹霞地貌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 45公里。是国家级
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方圆28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
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属于 红
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
“红色砂砾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
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
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
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风光特征:形态美:丹霞山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其山峰四壁由赤壁丹崖构成,
造型各异、拟人拟物、拟兽拟禽的造型地貌,构成其最基本的景观层次。
结构美:丹霞山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
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尤其是在晨昏霞光背景下,山群更富有结构美感。
色彩美: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加上藻类生长,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
褐色,干燥的红崖上藻类更是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的衬映之下,和谐中产
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
意境美:丹霞山的意境美突出表现为雄、险、奇、秀、幽五字。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在咏
叹丹霞山水时,留下众多诗文题刻,就是从其山水中抽象、升华出来的意境之美。
2. 雅丹地貌
在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
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20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
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
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
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
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
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
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
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 限。
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 最
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
1
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
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
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
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3. 中国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
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 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 《徐霞客
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
物质基础──碳酸盐类 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据 不完全统计,
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 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
面积的1/7; 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 70万平方公里。碳酸盐岩石在 全国各省区均有分
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
布 的面积也较广。
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