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众拓展和培养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院讲座后续 今天听了上京单院长的讲座,相信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现在JY手头上有一篇单院长的学术论文,是关于观众拓展的,JY会将它登到BBS上,让大家一同看看这篇写于大约20年前的极具前瞻性的文章。由于该文章极长,又没有电子版稿,所以JY只好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它输入电脑,分几次上传到BBS上。今天先传引言部分,请大家敬待后续,同时也欢迎大家参与探讨与评论! 由《盘丝洞》现象引发的思考 ——论培养青少年观众的可行性及其对策 单跃进 引言 观众是构成戏剧的必要因素,戏剧的存在与发展须臾离不开观众。这一古老的命题,历来为戏剧理论家和实践家们所共识。 近十年来,人们惊呼京剧观众后继乏人,叹惜京剧剧场门前冷落,然而真诚的呼唤,终究未能把更多的观众引进剧场,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京剧难道真的只能在昏昏夕阳中蹒跚它的暮年吗?笔者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将留待实践,取决于观众。着手培养观众已不只是个有待证明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在理论指导下,去尽快付诸实施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上海京剧院在努力出戏出人的同时,致力于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京剧艺术,并初有成效,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盘丝洞》现象,其中不乏引人思索和可资研究之处。本文试图结合该院的普及实践,就在青少年中培养京剧观众的可行性及其对策作一探讨。 一、? ? 当代青少年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盘丝洞》现象 当代京剧,在奔腾而至的现代文化潮流的汹涌拍击下,日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华和荣耀。京剧几乎是在沉默中呻吟苦熬,它在都市文化市场上丢失了应有的位置,退居蜷缩到一个极不显眼的角落,濒临前所未有的窘迫困境。据上海市文化局演出处统计:1983年上海市区京剧演出场次为308场,1984年为246场,1985年为237场,1986年为196场,1987年为150场,1988年跌至115场,五年间下降率为60%左右,其中1988年的115场只占当年市区舞台演出场次的2.5%。类似这种情况绝非上海一地。京剧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在整个社会文化消费中占有极大比重的青少年观众无投入京剧剧场消费,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据有关专家对青少年艺术爱好倾向的社会调查,青少年中(以中学生为主体)对传统戏曲表示喜爱的只占0.5%。笔者也曾对上海虹口、黄浦、徐汇等区三所中学的学生做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当问及对各种音乐、戏剧的爱好情况时,22%的学生表示喜欢通俗音乐,38.9%表示喜欢滑稽戏,而表示喜欢西洋歌剧和交响乐的占5.02%,越剧占8.83%,沪剧占7.62%,话剧占6.58%,京剧占3.8%,昆曲只占0.69%。这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对通俗、轻松、浅近的艺术样式投入踊跃,而对严肃,传统艺术则偏于疏淡,尤其是京剧昆曲,问津者廖然可数,其审美价值取向的倾斜十分明显。 就在这种情形下,上海却出现了与之背反的《盘丝洞》现象。1989年,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神话剧《盘丝洞》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上海文化艺术节上,旋即引起热烈反响,并吸引了大笔观众。《盘》剧演出时,剧场气氛热烈,观众情绪沸扬,每到精彩之处掌声迭起。一些中学生看完演出后赞叹:“这样的京剧好看!”“京剧真有意思”。1990年3月,上海《文汇报》在头版显著版面以《一出〈盘丝洞〉吸引全区中学生》为题,及时反映了这一多年鲜见的戏剧现象。据统计,该剧仅在1月至6月间,就为中学生演出60场,场场满座,观众逾十万人次。观看的学生也由徐汇区扩展到黄浦、长宁、静安等区。在一段时间内,上海各主要报刊都相继报道了《盘丝洞》现象的出现,并刊载了大量的评论文章。 据我们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看过《盘丝洞》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6.43%的观众对该剧表示喜欢,53%表示可以接受,表示不喜欢的很少。可见《盘丝洞》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大多数青少年观众的认同。 《盘丝洞》何以在京剧不景气的时候,如此一枝独秀,吸引了众多原先对京剧普遍不感兴趣的青少年?探究其原因,无疑会给我们论争在青少年中培养京剧观众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盘丝洞》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审美原因 一出戏的上演,是否为观众所认同和接受,总是与观众的审美需求、审美心理特征以及演出本身的审美追求、审美倾向这两者的关系联系的。探寻《盘丝洞》吸引青少年的审美原因,也不能游离这两者关系的讨论。 1.? ? 当代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心理特征 青少年就总体而言,由于他们涉世未深,文化修养和心理积淀上不深厚。其审美心理定势还没有牢固形成,正处在为这种定势形成的积极准备阶段。 首先这一时期审美需求及其审美心理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追求感官愉悦倾向。所谓感官愉悦,是指戏剧运用光歌舞等各种综合艺术因素组成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形象,实现观众心理的满足。通常情况下,观众以感官愉悦为审美起点,从形式美感进而走向对戏剧本质美感的感悟。而青少年观众把握戏剧深层美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