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1~2章.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草药1~2章

分别阴阳(四气-寒热温凉) 把握五行(五味-酸苦甘辛咸)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敛 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敛肺 止咳。 苦--能泻能燥,有降泻清泻及燥湿作用 如降泻肺气、胃气,清热泻火燥湿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定义: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 用的药,称解表药。 特点:多有辛味,故能发散。分为辛温 解表药(发散风寒)和辛凉解表药(发 散风热)。 辛温解表药:发汗力较强,适用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舌苔白, 脉 浮紧的外感表寒证。 辛凉解表药:发汗力较弱,适用于发热重而恶寒轻、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的外感表热证。 注意事项:辛温解表药多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忌用于多汗和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虚人当慎用。 别名:红紫苏,白紫苏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植物形态: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地均有。 采摘: 夏秋采叶或带叶小枝,为苏叶。秋季割取地上部分,为苏梗。 用法用量:煎服,4.5~9g。 药理:①解热作用 ②抗菌作用 :葡萄球菌 性味:辛温 功效:苏叶擅发汗解表;苏梗擅行气止呕,理气安胎。可解鱼虾之毒 应用:风寒感冒,气滞胸膈满闷,嗳气呕吐,胎动不安,食变质鱼蟹引起的呕吐,腹泻。 小验方:风寒感冒 苏叶9g,葱白15g,生姜3片,红糖少 许水煎服 别名:落马衣,假紫苏 来源: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生境分布:生于潮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摘: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阴干备用。 用法用量:防风草9-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药理:①解热作用 ②镇痛作用 ③抗菌作用:金葡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效:祛风除湿,解毒止痛。 应用: 感冒发热,呕吐,腹痛,风湿痛,皮肤湿疹,瘙痒。 小验方:风湿关节痛 防风草500克,水煎外洗患处。 湿疹、瘙痒:鲜防风草,水煎,调食盐巴或醋洗患处。 别名:粘粘葵,痴头婆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草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和全草。 植物形态: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山坡等干燥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摘: 6-8月采收全草,晒干。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实,晒干串碾去刺,生用或炒用。 用法用量:苍耳子3-9克;苍耳草9-15克,水煎服。 药理:①苍耳子有毒 ②降低血糖 ③苍耳子作成的酊剂能增强蛙的呼吸运动,大量即抑制呼吸④抑菌:金葡菌。 性味:种子,甘辛温,有毒。全草,苦微辛平,有毒。 功效:散寒宣肺,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应用:风湿痹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鼻炎,高血压,肠炎,疥疮等 小验方:风湿痹痛 苍耳根15克,水煎或炖猪骨内服。每日服三次。 别名:倒钩草,倒刺草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土牛膝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 生境分布:生于村边、路旁及荒地。分布于广西、广东、西南及福建。 采摘:夏、秋采收,除去茎叶,将根晒干,即为土牛膝;若将全草晒干则为倒扣草。 用法用量: 用根50-100克,水煎服,孕妇忌用。 药理:强心、升血压、收缩子宫 性味: 甘、淡、凉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利尿,活血祛瘀 应用: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 小验方:尿路结石 土牛膝根50-100克,水煎服。可配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石苇(三金排石汤)等。 别名:杭菊,药菊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花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品种。主产河南、杭州、安徽、浙江、广西等地。 采摘:秋季霜降前花正开时采摘头状花序,烘干、阴干。 用法用量: 菊花6-15g,水煎服或泡服。 药理:①抗病原体作用:金葡菌、人型结核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 ②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散风清热,明目解毒 应用:风热感冒,目赤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偏正头痛,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 小验方:眼睛疲劳、干涩 菊花10克,枸杞子15克,生地15克,开水泡服。 别名:山菊花、疟疾草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或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或原野。分布于我国大部地区。 采摘:秋季采收花,阴干或蒸后凉干;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用法用量: 花6-9克,全草9-15克,水煎服。 药理:①降血压 ②抗菌、抗病毒 ③抗肿瘤。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 应用: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皮肤湿疹,化脓性伤口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