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VIP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破了天朝之梦,国门就此打开,洋货如潮水般涌来,国人在惊叹国运危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西方的先进;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无一不体现出近代社会以来的巨大变化,而中国近代的变化又明显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生活习俗,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变化。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在学习时应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中国社会习俗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演进,报刊、影视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的史实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等。 本专题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学习时,可以通过访问长辈,调查本地的历史,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找出引起这种变迁的因素。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在女童五六岁时开始用5尺长2寸宽的布条,把脚紧紧地缠住,使4指下屈压至足心,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成为中国女性病态美的象征,给女子带来了无限痛苦。近人林纾曾写道:“小脚妇,谁家女,裙底弓鞋三寸许。下轻上重怕风吹,一步艰难如万里……”中华民国成立后多次明令禁止缠足,得到普遍响应,当时有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随着历史的发展,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妇女缠足的陋俗逐步被废除。 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本课第一、二、三、四目分别讲述近代以来中国在衣、食、住和习俗方面的变迁。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________转变。 2.近代服饰的变化: 西式服式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变化。 3.现代服饰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①穿衣打扮与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中山装和以________、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________”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式样和颜色趋于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受_________________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民众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有________、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传统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更加鲜明。 2.西餐: (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随之传入。 (2)区别:在烹饪方式、________、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都与中餐存在明显区别。 (3)影响: ①________中常用的原料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②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 ③西菜、西点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有哪些? (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早,也较为深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而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3)这些地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庭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民居: (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________,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代表:_______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 (1)出现。 ①鸦片战争后,在________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________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________成为典型特征。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变革原因:_______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________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2.导致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西方礼仪的传入。②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推动。③教育的普及,人们思想的解放。 2.表现: (1)婚姻风俗。 ①古代:缔结婚姻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________,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③现代: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种时尚。 (2)丧葬礼俗。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丧礼和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并存,传统丧礼趋于________。 ②新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qeya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