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省委驻响扶促作队队长xxx
记省委驻响扶促工作队队长XXX
1
“我为xx人民付出的太少了,即使离开xx,我还会十分关注xx的发展,尽我最大努力为xx人民多作一些贡献!”这是省委驻响扶促工作队队长郑惠民在欢送仪式上说的一段话。不少乡亲们听说郑惠民要走了,含着眼泪从四面八方赶到县城送行。一位五保老人来到郑惠民的车旁,递给他6个鸡蛋,这是她连夜煮熟后赶了十多里路特意送来的。此时此刻,使郑惠民再一次深切感到,他已与xx干群结下了割舍不断的鱼水之情。
担任省电力工会主席的郑惠民在xx帮扶期间,经常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脚踏实地,兴办实事,把省委的扶促政策化作对xx人民的缕缕情丝,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到帮扶工作的实处,在xx人民阔步迈向富裕型小康的征途上,洒下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4年正月初八,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之中时,郑惠民一行就带着省委、省政府和省电力公司领导的重托,满腔热情地来到xx。刚到xx后,他不顾一路疲劳,顾不上休息,就和扶促队员们走村串户,深入全县乡村调研,很快拿出了符合xx实际的新一年扶促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郑惠民还主动挂钩帮扶经济欠发达的张集乡,与乡党委、政府共谋发展张集经济的良策。通过走访调研,结合张集实际,在借鉴前几轮扶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扶农业不扶工业的做法,确立了“以工强乡,三产富乡,调整富民”的工作新思路,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张集工业集中区建设。对园区的环境、水电、交通和服务设施等进行规划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成为该乡对外招商的一个窗口。郑惠民还多次去省城,会亲友、拜客商,为全县招商引资出谋划策,日夜奔波。在他的努力下,张集乡今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且全部投产,年创税收300多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志。郑惠民结合张集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办实事,以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贸,市场建设和城镇建设等为主要抓手,努力改善张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筹资30万元为张集的大东、三河、韩荡修建危桥6座,修建电灌站4座,涵闸2座,保证了大东村2000余亩高地的水稻及时栽插。为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培植速效财源,郑惠民往返省城数十次,向省里争取资金40万元,在张集主街道东首新建一座钢混结构大桥,并为街道铺设水泥路面1000米,新建400多个摊位的钢架大棚农贸市场,既促进了市场流通,繁荣了集市,又增加了地方税收。
在帮扶xx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郑惠民积极响应省委关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号召,从xx实际出发,落实全盘思想,确立了开发式扶促的思路,全方位扶促xx脱贫奔小康的事业。立足大投入,促进大发展是郑惠民扶促工作的一个新举措,他在投入200多万元帮扶张集兴建工业集中区的同时,还投入20多万元帮扶七套乡搞好基层党组织的硬件建设,先后为七套乡的6个村党总支建起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和图书室,使广大党员真正有了一个自己的“家”。风力发电是xx新建的一个项目,由于当时资金一时短缺,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郑惠民通过多次往返省城,争取了20多万元资金,保证了此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县委组织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中,需投入资金20多万元。郑惠民知道此事后,又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10万元,并主动和张集、七套两个乡镇的4个村总支结为帮扶对子,提供桌椅100多张,并投入20万元用于房屋粉刷、维修、室内布置等,还捐送了2000多册科技书籍。
由于长期超负荷地拼命工作,加班加点,使郑惠民的身体渐渐地瘦了,体质也差了。去年4月8日,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他的胆囊炎再次发作,疼得他直不起腰,只好两手捂住腹部开会。省领导劝他去医院治疗,他执意不肯,一直坚持到会议结束后,才到医院去治疗。医生检查后,带着责备的口气说,你病情这样严重,为何不早点来治疗,现在急需动手术。在他手术时,连一个家人都没有在身边。手术后刚一个星期,他又返回xx投入工作。
去年4月份,正是张集乡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的紧张阶段,郑惠民和乡领导同吃同住在园区,和工人们一起施工,抓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就在这时,郑惠民的父亲不幸病重,家人多次打电话要他赶回去,让他父子见上最后一面。郑惠民忙得走不开,结果没有让他父亲如愿以偿,在他父亲病故时,他都顾不上看一眼。丧事料理后第三天,他又赶回xx。
顾惠民来到xx后,多次深入村组,访贫问苦,他挨家地看,逐户地谈,找建国前的老党员,老干部促膝谈心,了解乡村所急,农民所盼。有一次,他深入张集乡华余村调研时,得知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查看)开良、浦言生等3名建国前老党员身体长年不好,经常患病时,主动登门看望,还买些营养品送给他们,临走时,还给每个老党员200元钱,这3名老党员深受感动。郑惠民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他在张集乡戈正村调研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