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工艺实践角度追溯跳刀纹的起源.doc
从工艺实践角度追溯跳刀纹的起源
王乐耕
2013-2-27 13:54:23 来源:《装饰》2012年10期
【英文标题】The Original of “Tiaodao” Decoration in Technique of Ceramic 【作者简介】王乐耕,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工艺试验的研究方法,验证了传统陶瓷装饰纹样中“戳点纹”和“席纹”属于跳刀纹这一推断。认为戳点纹和席纹装饰是跳刀纹装饰的两种特殊效果。将跳刀纹出现的年代由金代向前推到了唐代,并指出跳刀纹可能源于修坯过程中的跳刀现象。 【关 键 词】跳刀纹 戳点纹 席纹 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中,装饰技法一直作为重要的构成因素而存在,与陶瓷器物的材质、造型等因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造就了陶瓷艺术的永恒魅力。从原始彩陶的彩绘装饰到汉代青瓷的压印纹装饰,从唐三彩的堆贴装饰,宋代瓷器上的刻划花、化妆土装饰,到明清的釉下、釉上彩绘装饰,可谓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而在这纷繁各异的装饰技法当中,曾经有一种装饰技法,其操作方法简便快捷,却能使器物获得朴实生动、富有秩序美感的视觉效果,这种技法就是跳刀纹。
一 跳刀纹的具体做法是利用修坯刀的弹性和坯体的阻力,使修坯刀在转动的坯体上不断跳动,从而留下有秩序的刀痕的一种做法。跳刀纹装饰曾经出现在金代磁州窑陶瓷器物中,如图1。图中碗内侧的跳刀纹,就是利用修坯刀的跳动,剔掉坯体表面的白色化妆土,而露出灰色的坯体颜色,呈现出横向排列的、连续的、有强烈秩序感的花纹。在邯郸市博物馆、磁县博物馆合编的《磁州窑古瓷》收录的马小青的文章《磁州窑瓷器装饰艺术赏析》和叶喆民先生主编的《中国磁州窑》一书中都有关于跳刀纹的描述。前者称跳刀纹为“飞刀纹”[1],后者在书中则分别称之为“飞刀纹”[2]和“跳刀飞白纹”[3]。二者均指出磁州窑“观台第三期的钵和小罐上有这种装饰”。其中,“观台第三期”是一个历史上的时间段概念,出自 1987 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河北文物研究所对于磁州窑观台窑遗址进行发掘后对于观台窑遗址的断代分期,“年代大约在金海陵王天德年间到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 年)蒙古兵攻占磁州窑所在地彰德府这段时间”[4]。上述文献中的相关描述表明,目前学术界能够有考古证据支撑的观点是跳刀纹最早出现在金代。 而在对于磁州窑陶瓷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用跳刀纹装饰的器物似乎不止于金代磁州窑的跳刀纹碗,在其它器物上也有类似的装饰。比如磁县磁州窑博物馆收藏的黄釉席纹执壶就有类似跳刀纹的装饰。(图2)还有冯先铭、李辉柄两位先生主编《中国古代窑址标本》一书中也收录了具有相同肌理的唐代密县黄釉戳点纹罐残片(图3)和唐代郏县窑黄釉壶残片(图4)。在磁州窑博物馆的展示标牌上,对于黄釉执壶装饰技法的说明为“黄釉戳点纹”和“黄釉席纹”。在《中国古代窑址标本》一书中的描述分别为“黄釉戳点纹罐标本”[5]和“黄釉壶标本”[6]。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两件器物以及《中国古代窑址标本》书中的瓷片上的纹理与跳刀纹非常类似。首先,上述两种纹饰与金代跳刀纹有着共同的布局特点,即均为沿器物弦线方向的横向水平排列,这说明纹饰是在坯体转动过程中制作出来的。其次,纹理的痕迹都为凹陷的刻痕,应为刀具刻成或压印而成。再次,纹饰中每道痕迹间的间距是几乎相等的,呈现出连续的特点,并且痕迹的形状也呈现出很强的相似性。这三个特点都与跳刀纹的特征相一致,唯独与金代的纵向长条形跳刀纹不同的是,戳点纹的刻痕是呈三角形的点状 ;席纹为菱形交叉的网状痕迹,颇似编制的竹席纹样,这也许是称其为“跳刀纹”的原因。 黄釉执壶和残片标本的装饰效果虽然表面看起来像“戳点”和“席纹”,但是,如果从工艺实践的角度来审视,“戳点纹”和“席纹”在表述上都是语焉不详的。按照“戳点纹”字义理解,其纹理应该是用工具一点一点戳上去的,但是纹理的秩序感和规整程度说明其工艺不是随意戳成的,而“席纹”字面的意思似乎是像绳纹的做法,将席子的纹理压印在坯体表面。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席纹”的纹理是一道道平行排列的刀痕,而不是席子的印文。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推断,此两种纹样很可能是利用跳刀技法做成。 二 为了验证上述推断的正确性,笔者进行了两种工艺实验,用跳刀技法分别模拟“戳点纹”和“席纹”。 实验一 :首先以白瓷泥为原料,拉坯(图5)、修坯备用。然后,将修好的坯体置于拉坯机轮盘中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右手握住特制的修坯刀(弯曲而富有弹性),将修坯刀(图6)刀尖接触坯体,半干的坯体会对刀具产生阻力,因而会使修坯刀上下跳动,同时右手握住修坯刀自上而下移动。(图7)停止转动后,在坯体上就出现了与唐代戳点纹执壶上相同的跳刀纹,即连续排列的三角形凹痕。(图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信息技术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课件.pptx VIP
- 《民航市场营销》教案 项目4 民航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docx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第八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四节 俄罗斯.pptx VIP
- 智慧文物巡查系统设计设计方案.docx VIP
- 民航市场营销 项目2 全面考察——民航市场营销的调查与分析.pptx
- Fast food culture 中西方快餐文化.ppt VIP
- GB55031-2022《民用建筑通用规范》.docx VIP
- 美容解剖学PPT课件.pptx VIP
- 煤业公司组织机构人员设置方案.docx VIP
- 重庆大学《应用数值分析》(王开荣杨大地)课后参考答案_助教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