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训练:第2单元 6《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选修四).docVIP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训练:第2单元 6《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选修四).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训练:第2单元 6《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选修四).doc

训练6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既能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又能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出身的人做官的措施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订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2.《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曾经说“(一切重要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与事稳便,方可奏行。”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发展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C.颁布《唐律》,约法省禁 D.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3.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唐朝出现了下列哪些时代风貌(  ) ①兼容并蓄 ②博大开放 ③昂扬进取 ④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右图 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他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鉴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⑤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A.①③④ B.②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其实质是(  ) A.争取民心,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正常封建统治秩序 C.以百姓利益为施政核心 D.增强国力,恢复社会经济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次,唐太宗问几个大臣:“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可比古人成绩大。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请你们大胆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于是,大臣们说开了。有的说是唐太宗威望高,有的说是唐太宗本事大,说了半天,都是说唐太宗的好话。唐太宗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成功的原因有五条:第一,过去的皇帝常常妒忌有才能的人。我不这样,我见了谁有才能就高兴,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才能似的;第二,我用人都是要用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不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第三,我不像有的皇帝那样,对有功的人就喜欢得抱在怀里,对犯了错误的人就讨厌得要推到沟里去。我是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大臣们听了,一个劲儿地点头,觉得皇上说得透。只听唐太宗继续说下去:“第四,过去有的皇帝,忌恨敢说直话的大臣,随便杀害他们。我从来不这样,对说直话的人一向是奖励的。最后一条,过去的皇帝差不多都只重视汉族人,轻视别族的人。我没有这种偏见,无论是不是汉族,我同等对待,所以好些外族都来投靠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出唐太宗的人才观。 (2)如何认识这种人才观。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 材料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征曰:“顷读周(北周)、齐(北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齐后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是也。然天元(后周宣帝)、齐主,孰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贞观政要·辩兴亡》 材料三 (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为巩固统治而强调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告诉我们魏征对齐国灭亡原因的分析是“政出多门,国无纲纪”,太宗为避免重蹈覆辙,采取了哪些经济、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唐太宗这种认识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1.B 2.A 3.A 4.C 5.B 6.(1)招贤纳良:用其长而避其短;赏罚分明,宽以待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任用各类人才,不偏不倚。 (2)正是在这种人才观指导之下,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人才济济,造就了繁荣兴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这种人才观对今天各行各业中管理方法、用人艺术也有借鉴价值。 7.(1)强调发展农业和人君“简静”。唐太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经济措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发展经济。政治措施: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完善科举制;慎用刑法,加强中央集权。 (3)唐太宗亲眼看到农民战争亡隋的现实,深刻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