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人民版必修二).doc
专题一 第1课
一、选择题
1.(2015·新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据材料信息:一夫耕种可养活9-5人,体现了农业的收益丰厚,由此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故选A。B与农业收益无关;C因果关系颠倒;D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
2.(2014·西安一中)《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辕有越”、“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田器”等可知描述的是曲辕犁。故应选B。
3.(2015·北京·24)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节气表体现了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因此①符合题意,当选;材料体现了人们把这种认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②当选;③错误,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人的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④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并没有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4.(2014·铁人中学)我国自古就有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写春联的习俗。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得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所以选B。
5.(2014·盐城期中)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
6.(2015·徐州统考)《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C。
7.(2015·昆明市期末)“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D
【解析】 此题答案为D。从题目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A项时期出现了桔槔等灌溉工具;C项出现了翻车等也需要掌握。
8.(2014·铁人中学)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左传》鲁宣公十五年”判断是春秋时期,此时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公田是井田制下的土地制度所以土地归周王所有,受田者世代使用,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故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4《物质的分散系》.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2.2《常见物质的检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3.2《原子核的组成》.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2.1.2《氧化还原反应和溴、碘的提取》.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2.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2.2.3《离子反应》.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课(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课(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3课(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doc
-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民版必修二).doc
最近下载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统编版2024).pptx
- 医学成像技术原理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幼儿园防恐防暴演练总结(32篇).docx VIP
- 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docx VIP
- ktv酒水供销合同范本.docx VIP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一框+第3目【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第9讲 《反兴奋剂条例》.ppt VIP
- 无人驾驶技术在矿用电机车的应用.doc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pdf VIP
- (高清版)B-T 19889.7-2022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7部分: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