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doc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教学要求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 结合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经历,了解宋明理学家的主张,指出儒学的发展状况 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认识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以引言部分的内容为素材,告诉学生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可以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 1. 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为什么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 2. 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   新课导入●2 同学们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杨时就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创立者。杨时拜见程颐是求教什么学问呢?理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宋明理学。 基础达标 1.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B)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解析 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因此具有“科学”之含义。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荀子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先有“理”后有“气”的观点,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3. (冲A)“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反映了 (C)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4. (2014年镇江模拟卷)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舍生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 (B) A. 法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C. 王阳明心学 D.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程朱理学强调忠诚、信义、气节、操守,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状元宰相,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很深。 5. (2014年宿迁模拟卷)“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文中的“他”是 (C) A. 董仲舒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李贽 解析 抓住关键词“心中”,知道属于心学,抓住“良知”,知道是王阳明的言论。 6.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他评价的应是 (B) A. 程颢 B. 王阳明 C. 董仲舒 D. 黄宗羲 解析 从材料中的“窃佛老之旨”判断为理学,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游心于虚无”判断为心学,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两个限定条件的只有王阳明。 7.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D) A. 海瑞治家严谨 B. 儒学地位衰落 C. 世风每况愈下 D. 理学摧残人性 解析 理学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题干中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 8. (2014年徐州模拟卷)2012年10月《食品安全与道德底线》文章称:“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等与食品有关的现象表明部分商人在伤天害理。”此“伤天害理”在宋明时代主要指 (B) A. 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B. 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C. 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D.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解析 宋明理学所认为的“天理”,就是指封建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9. (判断正误)(2014年无锡模拟卷)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教和道家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程朱理学。 (B) 解析 二程是北宋的理学家而非南宋人,程朱理学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非道家的思想,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学派,后者是宗教。 10. (判断正误)(2014年扬州模拟卷)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濬,他大学期间特别崇尚某一思想家的学说,取名“知行”。中年时,他又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行知”。据此判断,他曾崇尚的这一思想家是王阳明。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