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韵脚中国能自德国海权的兴衰中汲取何种教益.docVIP

历史的韵脚中国能自德国海权的兴衰中汲取何种教益.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的韵脚中国能自德国海权的兴衰中汲取何种教益.doc

历史的韵脚:中国能自德国海权的兴衰中汲取何种教益 非文学 译作 刘怡 发表于: 《现代舰船》2011年12B、2012年3B、4B 历史的韵脚:中国能自德国海权的兴衰中汲取何种教益 〔美〕詹姆斯?霍尔姆斯 吉原俊井/原作 刘怡/编译 (原文载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环球》杂志2010年冬季号,译稿刊发于《现代舰船》2011年12月B刊、2012年3月B刊。经原作者许可,部分章节作了缩编) 马克?吐温曾以幽默的笔法写道:“历史并不重复它自身,但有着相同的韵脚。”此言极是。最近十多年来,西方学者和国务家竞相对中国崛起的长期走向作出预测。其中不少人乃求助于历史,以期预见未来。不出意外的是,欧洲历史对他们的思考产生了相当持久的影响,彼等以之为始基、检视中国那众所瞩目的复兴,生发出一系列或乐观或悲观的预言。在这当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兴衰尤其为人们所关注。这段历史始于普鲁士在1864-1871年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的胜利,终于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崇古派学者倾向于认为,既然野心勃勃的威廉德国在1914年的险恶情势下敢于孤注一掷、向全欧洲进军,那么一个国力强盛、有心颠覆现存国际秩序的中国也可以打破现状,在整个亚洲制造尖锐对抗,我们对此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持这一看法的人士既包括林霨博士(Dr. Arthur Waldron)这样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有布热津斯基、沃尔福威茨等前国是决策者。与之相反,像金骏远教授(Avery Goldstein)这样的乐观派人士则辩称:北京正在实施的是一种低调、良性的大战略,与俾斯麦时代的德国十分类似。一个决心实施俾斯麦式大战略的国家将会致力于与邻国发展合作关系,至少确保双方不发生对抗,以便消除针对该国实力和战略意图的诸多恐惧。 中国人自己也在从德意志帝国的史鉴中寻求指导,除此之外,他们还研究了其他许多涉及崛起期国家的历史范例。2006年的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就是一个例证。该片盛赞俾斯麦成功地消除了德国几大邻国的敌意,将德国的安全与其邻国的安全一体化,并阻止法国东山再起。恰在当时,美国国内正在就中国自称为现行国际秩序下“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一事展开激辩,历史和现实就这样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作了对观。这反过来又可以有力地证明,为什么铁血宰相的战略对他的中国受众会那么有吸引力。事实上,北京的学者对此已经做了不少研究。 近期派海军舰艇前往亚丁湾执行反海盗任务的例证显示,中国的海上需求正呈现几何级增长趋势。依笔者所见,富于历史眼光的中国分析人士和海军将领必将把更多注意力投向过往海上力量的兴衰故事。而中国人研习的史例同样可以为我们判断其未来走向、预测北京在中国周边近海乃至公海实行的政策提供极大帮助。在这方面,威廉德国或许又能提供富有成效的类比例证。德国在传统上是一个陆权国家,但它在英国海军占据统治权的年代一度奋起挑战,试图走向海洋。我们相信,回顾德国追逐海权的失败历史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德国经验与今日中国之转向海洋之间的异同,我们可以捕捉到某些有效的战略回应图景。 海权的尺度 德意志帝国最具天才的海军思想家沃尔夫冈?魏格纳中将(Wolfgang Wegener)曾经研究出一套公式,用以评估一国的海上力量。一战期间,魏格纳在公海舰队担任低级军官,最初任炮术官,后来成为一艘军舰的舰长(此处说法略有误。魏格纳在一战爆发时已经是第一战列舰分舰队首席参谋,后调任轻巡洋舰“雷根斯堡”号舰长。——译者注)。他写过三份备忘录,在海军圈子里广为流传,其中对德国的海军战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战结束后,这三份备忘录进行了修订,以《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为名正式出版,如今已成为关于海权问题的经典论著。依魏氏的见解,所谓海上力量或曰“海权”,乃是三大要素的产物:其一为战略位置(Strategic Position),此乃地理因素;其二为舰队(Fleet),此乃技术因素;其三为一国进入海洋的战略意志(Strategic Will),它“为舰队注入了生命”,并能使该国集中力量改善其战略位置。一战时的德国海军领导人从未力争过改良既存的、将扼杀德国海军野心的战略位置;相反,他们竟把舰队拿来保卫敌人毫无兴趣争夺的水域。这些人也缺乏主动对英国皇家海军发起挑战、以形成战略攻势的意志。简而言之,德国海军指挥官们把战斗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使之成为推进更广大战略目标实现的工具。 不出意料,魏格纳拒斥传统观点的做法使他在海军中形单影只。第二帝国海军的末代参谋长冯?勒维措夫海军上将(Magnus von Levetzow)代表德国海军思想中的提尔皮茨学派发难,把魏格纳斥作缺乏进攻精神、对地理学鬼迷心窍的“吹毛求疵者兼中学教师”。即便如此,魏氏的简易方程依然提供了一种比较德国和今日中国的有效工具。本文以下部分即打算检视:(1)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