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江苏卷第10题诗歌手法(解析版).doc
十五:诗歌手法
2015年湖南卷第10题
【原题】
【试题解析】【命题意图】【考试方向】【得分要点】
试题精粹:
【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 方赵至,邹衍③ 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共6分)
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3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
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首联,“闲闲”表现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情;颈联写景,可抓住“荒城”等意象词来体会其营造的凄凉心境;尾联可抓住“归来且闭关”来体会其静心独处的心情。综合起来便可得出诗人在不同的诗句中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母题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
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
【答案】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1分)
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艺术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由“奇树”“绿叶”“荣”“馨香”等可得出,此诗在写景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但感别经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2.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3.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4.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5.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6.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7.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8.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29.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3.doc
- 2015高考英语三轮冲刺阅读强化训练30.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江苏卷第20题文言断句(解析版).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浙江卷第7题解说图表(解析版).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湖北卷第14题诗歌炼字(解析版).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湖北卷第1题字音(解析版).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湖南卷第20题概括材料内容(解析版).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福建卷第18题句式变换(解析版).doc
-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重庆卷第3题语句衔接(解析版).doc
- 2015高考陕西卷理综物理试卷评析:考察重心偏移.doc
- 2015高考陕西理科数学试题难度评析:重视基础 考法灵活.doc
- 2016备考化学:高中实验操作知识记忆口诀(一)(基本操作).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