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VIP

高考历史 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 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7、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清政府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 【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为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晚晴婚姻习俗以及变迁的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元月调考(201501)】7. 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 市民饮食的变化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 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 物质生活时尚的西化 【知识点】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饮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说明当时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材料涉及内容皆与饮食有关,故选A项。BCD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皆排除。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洋醋、竹篮、酸果、白兰地”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01412)】20.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代服饰变迁原因 【答案解析】C 解析:分析题干,其主张是把旗袍改成暖袍,对传统的旗袍名称提出了异议或者说是挑战,而题干旗袍改成暖袍理由是旗袍代表了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这是狭隘排满的做法,题干主旨没有涉及民主内容,故排除②,本题选C。 【思路点拨】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含义,和各选项密切结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201412)】1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C解析材料中“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并不能说明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服饰对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可以看出服饰引领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习俗以及变迁原因的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质检(201501)】H2L1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