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高考语文一轮专项特训: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docVIP

2016江苏高考语文一轮专项特训: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江苏高考语文一轮专项特训: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doc

第四节 品析艺术技巧 第1课时 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复习课) 一别心知两地秋 下面是唐朝诗人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用了拆字,两字合起来就是作者表达的感情。你猜猜试试。 答案 “心”、“秋”合成“愁”,“秋”是悲哀愁苦的象征,正如宋人吴文英《唐多令》所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有删改)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构思的妙处。解答本题应从全文的角度去看。快速地读完这篇短篇小说后,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叙述视角以“我”为主,叙述方式以对话为主。文章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但并不影响文章的诗意。 答案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和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精彩PPT名师讲解) 教你思维 1.本文情节的核心是渡夫的故事,请认真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我”的见闻经历的视角展开这一故事,有怎样的效果? (2)如果不使用对话的方式,而是以大段的插叙来写渡夫的悲酸遭遇,你觉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3)在展开渡夫故事的同时,作者也穿插了环境气氛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渡夫的内心充满了悲苦和伤痛,可结尾却写他“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毫无表情”,这样写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渡夫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有利于感染读者。 (2)不好。以对话的方式,让渡夫亲口讲述自己的遭遇,能将表面的平和淡泊与内心深处的悲苦哀怨融为一体,也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紧凑,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如果改为第三人称的插叙,就将故事情节与当时的情境气氛割裂,结构上显得松散,也弱化了故事的感染力。(3)留宿时“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故事讲完时“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这些环境气氛的描写,一方面能够再现古渡头夜间气候状况的恶劣,并以此暗示渡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险恶,另一方面也以哀景衬哀情,烘托出渡夫孤单、悲苦而又刚毅不屈的性格。与此照应,结尾处渡夫独坐船艘上令人回味无尽的任情高歌更是赋予渡夫的故事一种哀而不伤的诗意之美。 (4)这是反衬写法。渡夫经历深切苦难却能坦然面对,这样写既能反衬其所遭遇的现实痛苦的深重,也能够反衬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性格和追求自由自在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