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央防疫处的青霉素试制工作(原版论文).pdfVIP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防疫处的青霉素试制工作(原版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4卷 第3期 (2013年):347~359 TheChineseJournalforthe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1.34No.3(2013) 抗 日战争时期 中央防疫处的青霉素试制工作 徐丁丁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北京 100190) 摘 要 1941年,远迁至中国云南省的国民政府 中央防疫处工作人员,在 看到英国学者发表有关青霉素的制取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成果后,敏锐地发现这 种新药的潜在价值。在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的带领下,根据能够获得的资料 中提供的方法,开始了中国自己的青霉素研究。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实 验人员通过参考文献和 自制设备、改进技术流程等方法,进行了完整的试制工 作,并于 1944年制得一批可用于临床试验的青霉素粗制品。虽然产品量少,无 法在临床治疗体现太多的实际价值,但 由此形成的研究队伍和积累的经验为我 国日后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青霉素制造 中央防疫处 抗 日战争 汤飞凡 中图分类号 N092:R一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41(2013)03—0347—13 20世纪4O年代前期,中国政府和国民正处于对 13本侵略者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抗战 之中,尽管困难重重,国内有关机构根据能获得的外文资料,独立进行了当时颇有应用前 景的青霉素研究。这项工作主要是在抗战时期暂居云南昆明的国民政府中央防疫处进行 的。这是充分体现中国科学家勇于创业的奋斗精神和聪明才智的一项工作,其探索过程 和取得的业绩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有关中央防疫处的青霉素研制工作的文献,最早有研究人员朱既明④等人于 1945年 发表的论文…,1949年又由时任中央防疫实验处 处长的汤飞凡④进行了回顾 。外文 收稿 日期:2012—12.16;修 回日期:2013—07.16 作者简介:徐丁丁,1982年生,湖南益阳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11级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史。 ① 朱既明(1917—1998年),江苏宜兴人,病毒学家、生物制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考入上海医学院, 1939年毕业。1940至 1945年任昆明中央防疫处技士。194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于 1951年任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主任技师,协助汤飞凡筹建生物制品检定所。 ② 中央防疫处于 1945年 1月改名为中央防疫实验处,1950年改称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 ③ 汤飞凡(1897~1958年),又名瑞昭,湖南醴陵人 ,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发现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的先驱。1932年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兼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1938 年起任中央防疫处技正、处长。1949年后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1951年筹建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并 l脚对兼任所长。1955年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④ 实际上,在 1946年 《科学》杂志的第2期 《青霉素专号》的一篇文章中,提及国内进行的青霉素研究工作时,也 谈到中央防疫处,但仅一笔带过,未作详述。见文献[3]。 348 中 国 科 技 史 杂 志 34卷 相关记载最早见于 1948年出版的李约瑟 (J.Needham,1900—1995年)编著的 《科学前 哨》①一朽 中的 《中国西南部的科学 (二):生物学与社会科学 (1943)》②一文,对中央防 疫处的工作进行了介绍,提及 “……有一个小试验问在生产青霉素”。部分中文文献,如 1993年出版的 《中国当代科学家传(第 1辑)·汤飞凡》中涉及中央防疫处的部分即全文 转译了这一介绍 j。这种提法还可见于转引该文的数种文献和出版物。有趣的是,1943 年李约瑟发表于 《自然》杂志上的原文却并未提及中央防疫处正在生产青霉素⑧ 』。近来 述及抗战期间国内青霉素研究的中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