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6-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ppt
*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Chemistry is all around us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主要参考书目 王晓蓉. 环境化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戴树桂. 环境化学[M]. 高教出版社,2006 刘绮. 环境化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赵美萍,邵敏. 环境化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邓南圣,吴峰. 环境化学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6 Valoon G.W., Duffy S.J.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 global perspectiv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Manahan, S.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M]. Lewis publishers (第七版), 1999 水环境化学篇 作为重要的环境介质,天然水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本篇侧重介绍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沉淀和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等基本化学原理在水环境化学中的应用,并对主要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作详细介绍。 第六章 水环境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物质 胶体颗粒的性质 颗粒物在水环境的吸附过程 沉积物-探索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工具 第一节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物质 水化学相互作用中固相的分类 悬浮胶体 沉积物 有时也可能由气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组成 矿物、水合氧化物、腐殖质等 一、水化学相互作用中主要的固相 在天然水及污水体系中,单独在水中发生的均相反应很少,水中一些重要的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都有水与其他相之间的作用。 二、天然水体中的主要的胶体物质 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天然水中常见的矿物微粒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等硅酸盐矿物。天然水中具有显著胶体化学特性的微粒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2、金属水合氧化物 铝、铁、锰、硅等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在天然水中以无机高分子及溶胶等形态存在。可结合水中微量物质,同时本身又趋向于结合在矿物微粒和有机物的界面上。 3、腐殖质 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 4、悬浮沉积物 由胶体物质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聚集体,可强烈吸附微量污染物。 5、其它 如湖泊中的藻类,污水中的细菌,废水排出的表面活性剂油滴等,有类似的胶体化学表现。 三、水体胶体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微量污染物的浓度和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中悬浮沉积物的胶体化学行为。 胶体表面积很大,可以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离子 胶体微粒作为微量污染物的载体,它们的絮凝、沉降、扩散、迁移等过程决定着污染物的去向和归宿。 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 一、胶体的表面电荷 1、表面的化学反应(氢氧化物与氧化物的典型行为) 较酸性介质中:M(OH)n(s)+H+→ M(OH)n-1(H2O)+(s) 较碱性介质中:M(OH)n(s) → MO(OH)n-1- +H+(s) 在某些中等pH时,所产生的氢氧化物胶粒的静电荷为零,有利于聚沉: M(OH)n-1(H2O)+(s)数目= MO(OH)n-1-数目 在该pH发生的情况称为等电点或零点电荷(ZPC, Zero Point of Charge ) 2、离子吸附 离子粘附在胶体表面,通过氢键或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没有形成常规的共价键。 3、离子置换 粘土矿物晶格中不同价态元素的置换 绿泥石 二、双电层模型 双电层:胶体表面存在电荷后,使溶液中界面区域内电荷分布被扰乱而形成局部的不均等分布,由此构成双电层 H型模型:认为界面是两层平板状电荷。显然,把电荷看成束缚在两个平面上,当中一相是电解质水溶液时,模型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 扩散层模型:把离子当成点电荷,假设离子不占体积。在低浓度条件适用。 S型模型:由紧靠界面的固定层和分散分布的扩散层构成。第一层是在表面上专属吸附的离子,构成紧密的Stern层,第二层则是扩散层/Gouy层。 三、胶体离子的凝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电荷胶体粒子与正离子反应而聚沉,随后又重新建立正电荷的胶体粒子 聚沉:减弱静电排斥,实现聚沉 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 与正离子反应中和负电荷 不带电荷粒子产生聚沉作用 进一步与正离子反应重新呈带电荷的粒子 絮凝:依赖于桥联化合物的存在,在胶粒间形成以化合物连接的链,使胶粒聚集成为絮状网络的较大块胶团。 AgBr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版VDA6.3-2023过程审核精品教程(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5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防恐反恐教育培训制度.docx VIP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凯里市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四川省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针对四川讲义国情省情.pdf VIP
- ZOOM声乐乐器F8n Pro Operation Manual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宁波市送达地址确认书.pdf VIP
- 内蒙古军航钨钼稀土科技有限公司钨、钼制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VIP
- 【抗战胜利80周年】铭记伟大胜利汲取奋进力量抗战胜利80周年.pptx VIP
- 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