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昆 整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类 麦蚜 粘虫 二化螟 大螟 蛴螬 蝼蛄 种类及分布 ()分布 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我国南北麦区均有发生。 ()分布 世界性、迁飞性害虫。新疆未见报道。为害中国东半部,尤其南方重。 ()分布 国外:分布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稻区(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等)。 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克山县),南抵海南省,东自台湾,西至陕西、甘肃东部和四川、云南等省。 解放初期,曾经是我国广大稻区发生严重的稻虫,后由于水稻改制和品种类型的变化,曾出现几度起伏,但自70年代中期之后,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江淮稻区,以种植杂交中稻为主的稻麦两熟区,二化螟已上升为稻螟中的优势种群。目前,有些地区重,有些地区轻。 ()分布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产稻国家。 国内:分布北限为陕西周至、河南信阳、安徽合肥、江苏淮阴(34oN一线)。 50-60年代,仅在稻田边零星发生,随着水稻栽培制度的变化,特别是双季稻区推广杂交稻以后,发生数量上升,90年代中、后期种群上升较快,为害加重,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分布 全国以黄淮海地区发生面积最大。江苏、安徽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旱作地区,主要有暗黑鳃金龟,其次铜绿丽金龟,再次华北大黑鳃金龟。 ()分布 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 单刺蝼蛄:32oN以北地区。 (二)概述 同翅目、蚜科。 (二)概述 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 虫、行军虫、五彩虫、麦龙等 属鳞翅目 (二)概述 直翅目,蝼蛄科 。 (三)种类 我国为害小麦的主要有3种: 麦二叉蚜:分布偏北,西北和华北冬春麦区为害严重; 麦长管蚜:南北麦区都可造成为害; 禾谷缢管蚜:南方冬麦区常易成灾,是长江流域麦区优势种。 种类 重要的蛴螬有30余种,常多种混合发生 种类 东方蝼蛄(非洲蝼蛄) 单刺蝼蛄(华北蝼蛄) 1、寄主 麦类、玉米、高粱、糜子、雀麦、马唐、看麦娘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禾谷缢管蚜在北方尚能为害稠李、桃、李、榆叶梅等李属植物。 1、食性 麦类、水稻、玉米、谷子、高粱、青稞等。大发生年份亦害及豆类、蔬菜及其它植物,在吉林发现粘虫为害西洋参。 2、寄主 国内寄主除水稻外,还有茭白、野茭白、玉米、甘蔗、稗草、芦苇等禾本科植物,早春越冬幼虫还能为害麦苗、蚕豆、油菜、绿肥等。贵州省长顺县报道为害生姜严重。 食性 多食性。 寄主有稻、麦、玉米、甘蔗、油莱、薄荷、香蕉、稗草、芦苇等,还可为害棉花。 在水稻、玉米栽区为害较重,春季还能为害麦苗,造成麦子白穗。一代为害水稻边行,二代开始全田为害。 为害状 多食性害虫,为害豆科、禾本科、麻类、薯类、果树、蔬菜、杂草等达31科150种植物。 、为害 多食性害虫。 虫态:成虫和若虫。 主害区:黄淮海平原旱作地区。 江苏:沿江——东方蝼蛄; 徐州、沿海(少) ——单刺蝼蛄。 2、寄主 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棉、麻、甜菜、烟草、蔬菜以及果树、林木的种子和幼苗等。东方蝼蛄在南方还为害甘蔗和稻田边行灌水线以上栽种的水稻。 2、为害 (1)直接为害 成若蚜→刺吸麦株茎、叶、嫩穗→叶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麦粒不饱满→枯死,不结实。 2)间接为害 传毒: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在长江、黄河流域及西北麦区——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小麦黄矮病的流行。 近来报道:禾谷缢管蚜传播大麦黄矮病毒;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传播小麦黄矮病毒(GPV)。 蜜露: 影响小麦的光合、呼吸作用以及招引病菌。 2、为害 幼虫→叶片、嫩穗、嫩茎,严重时,吃光叶片,咬断穗茎,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1、为害状 枯鞘 分蘖期——枯心 孕穗至抽穗期——枯孕穗和白穗 还能形成虫伤株。 为害状 与二化螟相似。 为害 直接 成虫 取食叶片 幼虫 取食幼苗、萌发的种子和嫩根、嫩果、块根、块茎等 间接 感病 为害症状: 取食——土中取食刚播下的种子、种芽和幼根,也咬断幼苗根茎、蛀食薯类的块根和块茎。幼苗根茎被害部呈麻丝状(判断蝼蛄为害的重要症状)。 隧道——近地面活动,常使幼苗的根系与土壤分离,使之失水干枯。 3、损失 每株头数(穗期) 损失(%) 5~10 3 30~50% 6~1050~100 13~20% 3、损失 食叶性害虫。如后期: 叶片全剪——损失18%; 剑叶剪掉——损失12%; 保剑叶,剪掉其他叶片——损失5~6%。 只要不为害剑叶,可不防治。 一般产量损失4%~20%。 3、损失 为害盛期,常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农谚:“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发生代数 同一地

文档评论(0)

wsxedc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