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docVIP

天津市北辰区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北辰区2013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3年北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第Ⅲ卷(作文)三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选择题 共1大题 共29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到答题卡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B.捕获(pǔ) 攫取(jué) 奄奄一息(yǎn) 宠辱不惊(chǒng) C.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越俎代庖(páo) 2.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就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随着中国航母出海训练次数的不断增加,将能更为有效地保护本国的海岸线。 C.虽然大家都说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不是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其实,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季节。同时,通过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春和旧年的交替,还告诉人们:新的事物是挡不住的,人应该积极向上,乐观生活。 B. 这里的“愿”表面上是写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更深层的意义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重新找回自我,去开创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C. 这两句诗运用两个典故,写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王叔文等好友已经故去,对他们只有无尽的怀念;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已恍如隔世之人,心中满是悲痛和惆怅。 D. 这里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但这一切又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片段,完成68题。 6.对选文第②段中“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些群众的忧国忧民之叹,表现出他们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安。 B.这是一部分人散布的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来掩盖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责。 C.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团结精神正迅速解体,因而,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感慨,希望引起国人的警醒。 D.这是国民党上层集团经过遍察民意之后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7.下面对选文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中的“公开”一词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和不敢公开的事。 B.“总自夸”中的“总”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盲目骄傲、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希望着国联”中的“只”活画出反动派盲目相信外援,抓救命稻草的丑陋形象。 D.“一味求神拜佛”中的“一味”写出了国民党官员为解救苍生祈求神灵的执着和坚定。 8.对选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批驳的敌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本文语言犀利,出色地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文章产生一种幽默感,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C.这一部分运用了“分析概念”的方法。通过分析,作者揭示出对方“自信力”等概念运用错误,从而驳倒了对方论点。这属于驳论据的方法。 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回击自轻自贱的悲观亡国论者,表达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热情歌颂“中国的脊梁”。 阅读《桃花源记》,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cbew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