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川口渠道可行性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渠道老化维修工程,位于民和县境内的湟水河右岸二级阶地,灌区东临甘肃省,西起马场垣乡的磨湾子村,北濒湟水河畔,南至湟水南岸中低山丘陵阶地前,海拔高程约在1830~1730米之间,灌区东西长约8km,南北平均宽约3km,地形呈条带状分布,地势西高东低,并依次由南向北倾斜。干渠自流灌溉1900亩。本工程计划通过对下川口村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工程进行防渗衬砌,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保证灌区的正常运行,使工程效益得以很好的发挥。
该工程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运行近六十年。后经历年的维修、改造,形成现今的规模。该工程水源为湟水河河水,用下川口电灌站提至湟水河右岸二级阶地。渠道设计流量0.2m3/s,干渠总长7.3KM;各类渠系建筑物60座,工程自建成以来,为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0亩,粮食总产83.84万kg,平均亩产381.1kg;玉米、蔬菜及果类播种面积1399亩,总产84.65万kg,平均亩产605.1kg。
灌区地处我省东部干旱区,海拔在1830~1730米之间。区内居民以回、汉族为主,现有居民2950人,有劳力1180,经济比较单一,居民一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是本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热充沛,但干旱少雨,春旱发生机率大,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工程设计标准低,设施简陋,配套较差,随着工程使用年限的增长,老化失修日益严重,许多建筑物带病运行,过水能力降低,加之渠道防渗程度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在0.40~0.45左右,水量漏损较大,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效益衰减。虽然近几年国家投入了部分资金对渠道险工险段和损坏建筑物进行了维修,但限于投资少,维修改造和配套工程量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造成水资源的长期浪费,对灌区当地农田的适时适量灌溉带来严重影响。
1.2.1水文
本工程以湟水河地表径流为灌溉水源。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较大支流,为西宁~民和盆地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系大板山南麓,上游正源为麻皮寺河,在海晏县与哈利涧河汇合后称西川河。流经湟源,进入西宁盆地,与最大的支流—北川河相汇,然后蜿蜒曲折,穿过小峡、大峡、老鸦峡,在民和享堂与大通河汇合后流入甘肃,至水车村注入黄河,全长336km,河宽一般在50~200m之间,河道平均比降14.8~5.3‰,坡度大,河水流态一般呈紊流状,两侧沟壑发育,支流较多,水系发育,呈羽状和树枝状。湟水河流域总面积为16120km2,多年平均流量68.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1.5亿m3。流域大陆性气候,根据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全年太阳辐射量为千卡/cm2,年均10℃积温为℃,全年日照时数h,气温日较差在12℃左右,无霜期170~20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mm,流域土壤每年1月中旬封冻,次年3月中旬解冻。
土石方0.58万m3、砌石81m3、砼与钢筋砼909m3;共需水泥235t、木材2m3、钢材0.15t、砂子576m3、块石90m3、砾石800m3;
耗用劳力0.55万工日;
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05.12万元。
1.3结论与建议
工程区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良好,干部、群众接受新技术、新科技的意识强烈,对工程的建设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工程规模适当,技术简单,无大的工程地质和技术难题。工程的建设可推动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作物产量,给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振兴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节水效益明显。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及早审批,尽快付诸实施。
2.气象与水文
2.1流域概况
本工程主要自湟水河引水灌溉。流域大陆性气候,根据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全年太阳辐射量为千卡/cm2,年均10℃积温为℃,全年日照时数h,气温日较差在12℃左右,无霜期170~20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mm,流域土壤每年1月中旬封冻,次年3月中旬解冻。气象特征值见表2-。表2- 气象特征值表气象站名 气温(℃) ≥10℃积温(℃) 年日照时数(h) 无霜期(d) 年总辐射量(千卡/cm2) 大风日数(d) 平均
风速
(m/s) 观测年限(年) 年
最高 年
最低 年
平均 -22 7~8 2900 2500~2600 170~20 2 降雨特征
降水历时短且强度大降水量
2.2气象
下川口村渠道老化维修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深居内陆,受太平洋与印度洋水气影响不大,所以除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冷季长,暖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寒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