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防灾减灾工程学 教学课件 江见鲸 第20章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pptVIP

新防灾减灾工程学 教学课件 江见鲸 第20章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线教务辅导网: 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 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 16037-20a 主编 第20章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20.1 泥石流的灾害 20.2 泥石流的分类及形成条件 20.3 泥石流的防治 20.1 泥石流的灾害 20.1.1 泥石流的破坏与危害 20.1.2 泥石流灾害的实例 20.1.1 泥石流的破坏与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  2.泥石流对铁路、公路和航道的危害 3.泥石流对农田村寨的危害  4.对矿山的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例如,1969年8月,云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泥石流对铁路、公路和航道的危害 (1) 据铁路部门资料,铁路是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部门之一。 (2) 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更为严重,诸如川藏公路、滇藏公路、川滇公路、甘川公路、川陕公路以及中尼公路和中巴公路等,均穿越泥石流发生的山区,常因泥石流灾害而断道停车。 (3) 泥石流对航道开发和江河整治的影响,在我国西南山区也很严重。 3.泥石流对农田村寨的危害  泥石流或直接吞噬农田村寨,或者因断江河而壅水,淹没沿江两岸的农田村寨和城镇。 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20.1.2 泥石流灾害的实例 1.国外泥石流灾难事例 2.我国泥石流灾难事例 1.国外泥石流灾难事例 (1) 1921年7月8日,原苏联小阿尔马京卡河发生泥石流,造成阿拉木图市死亡500多人。 (2) 1970年5月31日,秘鲁瓦斯卡兰雪崩堵河溃决型泥石流,造成荣盖城死亡18 000人,毁埋荣盖城。 (3) 1963年10月9日,意大利滑坡引起水库溃坝型泥石流,死亡2 125人。 (4) 1985年11月14日,哥伦比亚一火山喷发引起了鲁伊斯水山冰源(波哥大以西150km,海拔5 399m)灾难性融化,导致巨大的泥石流。 2.我国泥石流灾难事例 (1) 1891年7月5日,四川省西昌市东河的暴雨泥石流、“膏腴万倾,人千口”,造成近千人死亡。 (2) 1954年7月26日,西藏桑旺冰碛湖溃决型泥石流,死亡407人。 (3) 1974年9月14日,四川省南江县滑坡型泥石流,死亡153人。 (4) 云南小江流域是中国泥石流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灾害损失也最大。 (5) 1981年7月9日,四川甘洛利子依达沟暴发泥石流,造成了成昆铁路桥毁车翻的严重事故。 (4) 1981年7月11日0时30分,在我国西藏边境次仁玛错冰湖溃决,暴发泥石流,使中国—尼泊尔公路工程和其他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5)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 (6)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肃省武都城区连降大暴雨。 (7) 1991年安徽省遭受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位于安徽境内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从5月18日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15日的长时期的连阴雨,加上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50mm以上的降水,出现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部分地区6h降水量达130mm以上,致使山洪暴发,伴随着罕见的泥石流。 2.我国泥石流灾难事例 (8) 解放以来,北京地区泥石流灾难频繁(见表20-1),如1950年北京西山清水河流域的许多支流,普遍爆发泥石流,冲毁耕地2万多亩,倒塌房屋829间,死亡84人。 表20-1 解放以来北京地区主要泥石流灾难统计表 2.我国泥石流灾难事例 20.2 泥石流的分类及形成条件 20.2.1 泥石流的分类 20.2.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0.2.1 泥石流的分类 (1) 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①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泥石流中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②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 (2) 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泥石流中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20.2.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泥石流的形成客观条件  2.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1.泥石流的形成客观条件  (1) 地形地貌条件。 (2)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3) 水源条件。 (1)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