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性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增生性疾病.ppt

乳腺增生性疾病 概述   乳腺增生性疾病又称乳腺结构紊乱症或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龄期妇女50%,常因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所引起。临床特点是乳腺出现肿块及胀痛,每随月经周期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一般在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大龄未婚、已婚未育、已育不哺乳、性格忧郁、易生闷气、急躁偏激者易得此病。其基本病理变化可分为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腺体增生、囊肿形成、上皮化生、间质增生等5种。   长期以来各家对本病的认识颇不一致,因此对其命名繁多,如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囊性腺病、痛性乳腺、囊肿性脱皮性上皮增生病等。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肿瘤组织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增生症中的各种病变,既可以是本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又可彼此共存,或以某一种病变为主,或几种病变共同组成不同的疾病,这些病变或疾病间可过渡,也可不过渡而直接演变。本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一种乳腺组织增生性疾病。 第一节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又名乳痛症是乳腺增生症的早期阶段,多见于青年女性,特别多见于大龄未婚、已婚未育、已婚未哺乳的妇女。 一、病因   其病因与长期精神紧张、劳累过度、晚婚晚育、神志不畅、所欲不遂等因素作用于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垂体前叶与卵巢的功能调节关系失常,引起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与复旧不全,致乳腺导管上皮、腺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引起乳腺胀痛及结节形成。病因消除可恢复,大多属生理性增生。 二、病理 大体形态 乳腺增生的病变区质地坚韧,无包膜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呈灰白色小颗粒状外观。 镜下所见 末端乳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并脱落,使得乳管膨胀而胀痛;引起乳腺导管扩张而形成小囊肿;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小叶间互相融合:小叶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三、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乳房胀痛及肿块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自限性特点。 (一)乳房胀痛   即月经来潮前3-4d开始出现乳腺间歇性胀痛,经后锐减,呈周期性。疼痛可为弥漫性纯痛或为局限性刺痛。一般仅累及一侧乳房,也可同时累及两侧,而以一侧为重。疼痛大多仅限于乳房的某一部分,约50%位于外上部,20%位于中上部,痛处有压痛。疼痛有时很剧烈,并有放射痛,随情绪波动或劳累、阴雨天气等而加重。患者大多数月经期短,且量稀少,情绪稳定或心情舒畅时,症状可减轻,随喜怒而消长,疼痛发作时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如衣服摩擦,走路稍快,上肢活动稍猛,均可加重乳腺疼痛。 (二)乳内肿块 患者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半数可触及增厚的乳腺区或有细结节感,以外上象限多见。经前变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 四、诊断   根据乳房胀痛及乳内肿块具有周期性,即经前加剧,经后锐减;疾病的自限性及有时反复,往往在发病几年或更长时间后,症状好转或消失,但有时反复;患者为育龄期妇女;常能得出诊断。 五、治疗   向病人讲清本病的性质属一种生理性良性病变,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多数患者可不需任何治疗。若疼痛剧烈者,可酌情给予小剂量镇静剂或考虑用药物治疗。 (一)中医中药治疗 目前国内多采用此法。按疏肝理气止痛原则,给予中成药如乳癖消片、乳结消颗粒、乳康片等治疗,或给予以汤药煎服。 还可采用中药乳罩及乳结消贴膏外用。 (二)碘制剂治疗   碘制剂有碘化剂或复方碘溶液,用碘制剂可改善患者的乳痛症状。其作用机制是碘剂作用于垂体前叶,使其产生黄体素,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恢复卵巢正常功能,缓解乳腺所受雌激素的刺激增生作用,但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造成体内激素紊乱,还可影响甲状腺功能、常用5%碘化钾10ml,每日3次,口服。 (三)激素治疗 1.达那唑(Danazol):又名炔睾醇,为17d—乙炔睾醇的衍生物,可作用于丘脑下部、垂体及卵巢,抑制卵巢功能,减少促卵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分泌,并能降低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每次200—300mg,口服,每日2—3次。一个月后减量为每日lOOmg,治疗2个月有效者,为减少不良反应可继续减量为每隔日100mg或仅在黄体期内闲药。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痤疮 多毛和月经失调等。 第二节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是常见的乳腺增生症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与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相类似,但在体征上与囊性增生病相近似。好发于30—40岁的中年妇女。 一、病因   其病因一般认为和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有关。即可能与卵巢功能紊乱,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