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高考地理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疑难问题专项突破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聚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规律方法: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环境要素 整体性表现 气候 热量、水分来自于地面,地面性质(地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文 各种水体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交换,水文是各地理要素影响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影响 植被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影响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因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技巧点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典例精析:
1.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1)~(4)题。
(1)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2)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
(3)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 )
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
(4)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读图判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第(1)题,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2)题,水进入大气圈必须转化为汽态,即通过蒸发将液态水转化为汽态水。第(3)题,通过侵蚀作用使“矿物质”离开岩石圈,并经过搬运作用使之进入水圈。第(4)题,图中各圈层相互联系,存在物质交换,可判断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答案: (1)A (2)C (3)B (4)B
2.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牵一发”是指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解析】第(1)题,依据结构图中的因果关系解答:地势高→气温低→多冰川、冻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发展演化具有整体性。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板块运动(牵)造成高原隆起(发),“动全身”指的是地形、气候、生物(动植物)及土壤等的变化。第(3)题,根据上题的分析,从各要素——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的变化分别叙述即可。
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
2.地壳隆起(或青藏高原隆起),地势不断升高 。
3.随着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或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3.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荒漠的形成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2.1.2 整式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t’s play sports!》检测题(含详解)(新版)牛津译林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this is my sister》单元测试综合(ab卷)(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检测题1(含详解)(新版)牛津译林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检测题(含详解)(新版)牛津译林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my name’s gina》单元测试综合(ab卷)(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单元测试综合(ab卷)(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检测题2(含详解)(新版)牛津译林版.doc
- 2015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单元测试综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工业区位图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等高线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总结和评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地球运动的意义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五 探究题.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农业地域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人口迁移图的解题方法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水循环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 2016高考地理复习 气候类型判读疑难问题专项突破.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