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bout Dot.luo.doc
广州现状
设有指导线但不具强制性
关于工资增长,早在2008年,广东省就公布了“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2012年的工资水平要比2000年翻两番。随即,广州公布计划,从2008年起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2000年翻两番。2000年,广州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974元,按照翻两番的目标,到2012年,广州职工平均年薪将达到近7万元。
但随后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开始冻结甚至降低薪酬待遇,大部分员工的工资不仅没有增长,反而缩水。在政府层面,包括之前广东提出的连续三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举措,也层暂时中止。收入倍增计划被暂缓执行了。
据了解,关于企业涨薪,在广州市每年年中左右都会出一条企业工资指导线。例如,广州市公布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1%。自2004年以来,广州市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均在8%~14%之间。
但是工资指导线并不能强制企业涨薪,只是引导企业新一年涨薪的参照。对于网友提出的工资指导线也只是雾里花水中月的说法,广州市人社部门表示,虽然不具备强制性,但能反映出目前的市场趋势。“如果企业能顺应趋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更强;而不顺应这个趋势的话,工资不上涨,则可能会出现员工辞职多,招不到人的情况。”
专家说法
实际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
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人社部提到的五年内工资翻番恰好是与广东2008年提出的工资倍增计划是相吻合的。罗明忠认为,广东再次执行收入倍增计划是必然的。
罗明忠介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名义工资每年增长是肯定的,但随之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工资上涨也一定是必然的,“物价的上涨因素不可能让实际工资反而降低”。他认为,重视民生让劳动者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老百姓的工资增长。
由于工资指导线、倍增计划等对企业没有直接的强制能力,如何实现广大工薪阶层收入增长呢?对此,罗明忠表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同样会自动推动其他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
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约束与突破:“三重”约束的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
内容简介
《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约束与突破-“三重”约束的理论范式及其实》的“三重”约束理论范式中,作为一个经济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目的同样是收益最大化。当然,其收益最大化可以具体表现为货币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增值、社会资本增加等不同的形式。而为了达到转移的目的,具有转移意愿的劳动力面临的约束: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金融资本决定了准备转移农村劳动力能否支付初始转移成本,人力资本则决定其转移后获得工作收入水平,而社会资本则影响着其获得就业信息的数量。这一理论范式是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个深化。作者还将和谐劳动关系纳入了研究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现象的原因。
·查看全部
目录
目录
1.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1)1.1 研究背景(1)1.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1)1.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任重而道远(2)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4)1.3 文献综述(5)1.3.1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简述(5)1.3.2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7)1.3.3 对以往研究的简要评价(11)1.4 本书的逻辑框架与研究思路(11)2.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微观机制:收益与风险(13)2.1 预期收益: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出发点(13)2.1.1 “经济人”的假设(13)2.1.2 劳动力转移:经济人的行为决策(16)2.2 不确定性风险:劳动力转移必须考虑的因素(18)2.2.1 劳动力转移可能面临的风险(18)2.2.2 收益-风险比较: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基本准则(21)3.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宏观背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23)3.1 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现状与问题(23)3.1.1 各地区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24)3.1.2 各工种、技术等级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25)3.1.3 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30)3.2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生成机理(32)3.2.1 信息传递不畅及市场不确定性的作用(32)3.2.2 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及其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失衡(33)3.2.3 劳动者的预期收益与现实可能不太匹配(36)3.2.4 我国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从“低技术陷阱”中走出(36)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37)4.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机理分析与逻辑推演(4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浦蒙特HD800L系列电梯专用控制器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消杀蚊虫台账记录word编辑版.doc VIP
- 2025年计算机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必须给孩子读一遍.doc VIP
- 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平衡与解决方案.ppt VIP
- 暖通空调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解决方案(2014年第一版)-N.ppt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资金管理复习试题附答案(一).doc
-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0张.pptx
- 腹膜后疾病影像诊断思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