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经注》中被动句考察.doc
《水经注》中被动句考察《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作者:王东郦道元(470?—527)的《水经注》[1]是北魏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书中的语言可以看作是当时语言的真实反映。但是人们在讨论被动句时,很少把此书纳入调查范围,可能是因为书中被动句使用不多的缘故。其实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被动句,却能反映出被动句发展到《水经注》时期的概貌。而且在整个被动句发展过程中,起着上承魏晋下启隋唐的重要作用。从以下分析中就能看出这个事实。《水经注》中的被动句有四种形式:“见”字句、“为”字句、“为……所”式句、“被”字句。? ? ? ? 一、“见”字句? ? “见”字式被动句,是汉语中较古老的一种句式,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其后相当长时期的文献中都有用例,而且有多种形式,先秦时期主要是“见动”式和“见动于宾”式。汉代以后出现“为……见”“为……所见”“为……之所见”“被……见”等。由于“为”字式和“被”字式逐渐兴起,也因为自身格式的限制,“见”字式的使用在南北朝时期开始衰微。《水经注》中“见”字式的使用基本符合这一大的趋势。《水经注》中“见”式句9例,摘录如下:? ? 见馈亭长妻。(329页)/ 犯门禁,以此见薄。(1416页)/ 儒无罪见害。(1571页)/ 故见获焉。(1938页)/ 懿公见弑。(2248页)/ 尚不见发。(2466页)/ 见思如此。(2507页)/ 盖是白龙鱼服,见困近郊矣。(2248页)/ 今方见烹。(3292页)? ???“见”字式被动句,从数量上看,约占全书被动句总数的八分之一。从形式上看,如果把“见馈亭长妻”这一类算作“于”的省略,也只有两种形式:“见动”和“见动于宾”,没有其它更多形式的共现。其用法基本上与先秦时期相同,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动词为单音节的;“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由此可以看到,“见”字式被动句在《水经注》时期没有表现出什么新的生命力,与何亚南先生的结论大致合拍:“‘见’字式却基本没有发展,分明预示着它已处在被淘汰的前夜。”[2]? ? ? ? 二、“为”字句? ? “为”字式被动句,也是先秦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的一种句式。大致在春秋开始,“为”字式异军突起,其形式主要有“为动”和“为宾动”。这两种形式到《史记》前,一直占着重要的地位,《史记》以后,由于“为……所”的大量使用,它们才日益减少,一直到六朝都处于衰落之势。《水经注》中“为”式句,也与当时整个大的趋势相一致,书中有8例,抄录如下:? ? 为群羌围迫。(181页)/ 并为贼擒。(505页)/ 将为戮乎。(746页)/ 遂为楚败。(788页)/ 不为人得。(2962页)/ 冢为水毁。(3290页)/ 咸为其用。(3011页)/ 后为楚伐。(3719页)? ? 《水经注》中“为”字式被动句,从数量上看只占全书总数的十分之一。从形式上看也只有两种形式:“为动”和“为名动”。从用法上看,“为”字后的施事宾语可由名词来充当,这是上古时期“为”字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施事宾语可由代词充当,如“咸为其用”,这是西汉时期“为”字式的特征 [3]。可见,《水经注》中“为”式句也没有新的发展。? ? 三、“被”字句? ? “被”字式被动句,萌芽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被”字式的使用有所增加,其显著特征就是“被”字直接靠近动词,中间不加施事者,即“被+动”式,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结构占多数。也有少数“被”字与动词之间出现了施事者。“被”字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使用有上升趋势,但毕竟还不能与占主流的“为……所”式相抗衡。不过“被”字句式在这一时期有了更多的新发展,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力量,这从《水经注》中“被”字式的使用中也能窥其一隅。《水经注》中共有“被”字句10例,摘录如下:? ? 以太子被废为王。(435页)/ 汉高祖被围七日。(1146页)/ 骏后被诛。(1438页)/ 有石冢被开。(1987页)/ 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2154页)/ 始被发掘。(2466页)/ 王坐侵庙垣地为宫,被徵。(2862页)/ 少被掠为奴。(3010页)/ 大被幸爱。(3010页)/ 杨亭被烧。(3314页)? ? 从以上诸例来看,“被”字式被动句占全书总数的近八分之一。虽然与“见”字式的比重相当,但是在用法上却出现了不少新气象,正如袁宾先生所说:“‘被’句带有多种意义的补语,这是被字句发展中新的现象。”[4]这10例当中,有两例带上了补语,一例表时间,一例表处所。前者如“汉高祖被围七日。”后者如“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带时间补语的情况,同时期的文献中还如:“先主进军围洛,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三国志·蜀书·霍峻传》注引《襄阳记》)[2]“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