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调研报告 政协绵阳市委员会 2010 年3 月 1 前言 市政协五届56 次主席会议根据市政协党组2010 年度工作计 划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安排,经研究决定成立调研组,就城 市环境综合治理暨城市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全国文 明城市工作进行调研。 市政协主席张世虎,副主席陈友学、郑和平、文久喜、李 京平,有关副秘书长和市政协办公室、市政协研究室、市政协 社会法制委、人资环委、农业委、学习文史委、科教文卫体委, 市文明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市城管办及各县市区政协、 园区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市政协人资环 委、市政协农业委和9 个县市区政协组成12 个调研小组,各调 研小组采取座谈、实地调查、视察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查找问题,客观提出建议措施,并形成了12 篇调研报告,3 篇 情况汇报和9 篇建议意见。 市政协研究室综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暨城市管理、农村环 境综合治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等三篇调研报告,撰写了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研报告,并经 世虎主席、友学副主席审定。 现将13 篇调研报告,3 篇情况汇报和9 篇建议意见汇编为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研报告》,供 领导决策参考。 绵阳市政协办公室 2010 年3 月 2 目录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调研组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调研组绵阳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协农业委调研组绵阳市乡(镇)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调研报告…………… 涪城区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游仙区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江油市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三台县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安县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盐亭县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梓潼县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平武县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北川县政协调研组调研报告…………………………………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陈祖勇常委建议意见…………………… __________市政协人资环委谢丛玉委员建议意见……………………… 市政协农业委刘明益常委建议意见………………………..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仲泉松委员建议意见………………..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肖平凡常委建议意见…………………..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刘春涛常委建议意见…………………..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王敬训委员建议意见…………………. 市政协人资环委侍俊敏委员建议意见……………………. 市政协人资环委韩传平委员建议意见……………………. 市文明办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报告………… 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报告… 市城管办关于当前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3 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根据市委安排,市政协党组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明确了由主席、各位副主 席带队的3 个调研组(即农业委牵头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调研 组、人资环委牵头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暨城市管理调研组、社 法委牵头的城市文明创建调研组),制订了调研方案,通过召开 调研座谈会、组织委员明察暗访、到涪城、游仙部分乡镇、社 区同群众座谈、倾听群众意见、听取有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等 方式。本着“找问题、查原因、提建议”的原则,现将调研情 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工作现状 自2009 年3 月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以来,通过灾后重建美好家园和全市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乡(镇) 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采取了多层次、多形式 的宣传方式,群众主体意识有所提高;二是整治工作重点突出, “五乱”现象有所减少;三是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四改”工作 取得很大的进展,乡(镇)村风貌不断提升。但是,距要求还 有很大的差距,硬件投入不到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仍然十分普遍;长效机制未建立健全,应付检查,突击整治现 象严重;干群认识不到位,群众主体参与率低等问题突出。 4 (二)原因剖析 1、受市情县情限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村环境 综合治理面宽、量大、内容多。道路、水利(沟渠)等基础设 施需要投资建设整治;发展现代农业,科学、环保种田和饲养 等生产需要投资引导整治;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需要投资鼓励; 无害化处理垃圾、污水的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建设整治;宣传动 员、环卫人员补助等日常性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