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docx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专门化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
(三)招生对象:
(四)基本学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本省汽车维修企业及汽车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维修、检测、保养、维护、美容、改装、钣金、喷涂、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线如下表:
职业发展阶段所需工作年限岗位群1.学徒1年汽车机电维修学徒、汽车维修服务顾问助理2.独立完成某项技术工作2-3年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服务顾问3.班组管理3-5年机电维修组长、汽车维修业务主管4.部门管理6-10年服务经理、机电维修车间主管、技术总监5.综合部门管理 10-15年技术副总、集团技术总监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
具备一定法律知识;
具有一定的文书写作理论知识;
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
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办公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
能描述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
具有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成本分析等相关知识。
2.专业知识
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力学、材料、机械基础、液压与液力传动、电工和电子等基础知识;
具有汽车构造、维护、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修复、美容改装等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通过互联网获取专业信息和资料;
能够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
具有汽车一般维护、保养、美容、装饰、汽车驾驶的能力;
具有工具、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
能识读汽车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和元件检测;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设备工具进行汽车机械总成的拆装、检测、维修、装配的能力;?
汽车电器系统及电控系统检测、诊断、修理的能力;
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如疑难故障诊断、排除);
具有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和组织企业班组生产的基本体验。
2.方法能力
从事本职业岗位所需的正确工作方法;
查找技术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运用计算机能力;
学习汽车新技术的能力。
3.社会能力
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与同事交流、协商、合作的能力;
与客户交往的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素质结构与要求
1.基本素质
做到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敬业爱岗,吃苦耐劳。
2.职业素质
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环保生产,高效生产。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四、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一二三四五六小计入学教育11课堂教学13109840复习考试11114教学综合实训4891031顶岗生产实习 252550毕业教育11机动1111127合计202020202727134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开设学期1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32~3612职业道德与法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32~3623经济政治与社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2~3634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