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主要任务是研究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与地下水危害进行斗争的有效措施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方法。矿井突水是危害煤矿建设、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地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造成煤层不能开采;有些矿井由于水大,不仅大大增加了原煤成本,同时也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改善井下劳动条件,同时也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有必要了解矿井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矿井水的防治方法。 一、 地球上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种。 二、 地下水的概念 1、 地下水形式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储存在岩石空隙中的水。它的存在形式有:气态水即水蒸气、固态水、液态水包括毛细水和重力水、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强结合水又称吸着水、弱结合水又称薄膜水,二者对矿井生产无影响,研究它们的实际意义不大) 、矿物中的水 2 、地下水的垂向分布 地下水面以上范围称为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图7-1)。 三、 地下水的赋存 1、 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岩石中的空隙,根据其成因和后期所受营力作用程度,分为孔隙、裂隙和喀斯特(图7-2)。 1.孔隙指分布于松散的沉积岩层中及半胶结的碎屑沉积岩中岩石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2.裂隙指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产生的裂缝。 3.喀斯特(岩溶、溶隙、溶洞、溶穴)可溶性岩石(如岩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的溶蚀、冲蚀下产生的空洞。 四、 地下水的分类 1、 地下水的综合分类 我国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的综合分类,详见表7-3。 2、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类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3种类型。 上层滞水指埋藏在离地表不深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图7-5)。 潜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中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对顶板产生静水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的垂距,称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潜水位。 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水位线图来表示。 3、 按含水介质性质分类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性质(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三种类型。 孔隙水存在于岩层孔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重力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3类、喀斯特水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空隙(如溶洞、溶隙、溶孔等)中的重力水。 五、 地下水的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觉味、密度、导电性和放射性等。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多的离子共有7种,即氯离子(C1-)、硫酸根离子(SO42-)、重碳酸根离子(HCO3-)、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及镁离子(Mg2+)。 2)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O2、N2、CO2、CH4及H2S等,尤以前3种为主。 3)地下水的其他成分 一、 矿井充水水源及其影响因素 矿井充水,是指矿井开采时,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种来源的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老巷积水等),通过各种方式流入矿井的现象。 采矿过程中流入矿井巷道的水,称为矿井水(或矿坑水)。 矿井水的形成条件(水源、通道、水量大小、动态变化、涌入特征等),称为矿床(井)充水条件。它既取决于矿区的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也取决于矿井生产过程中采矿活动和矿井排水对矿区天然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 矿井充水水源 矿井充水水源指矿井水的来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老窑水。 2 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 1.覆盖层 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能否渗入地下,以及渗入地下的数量多少,与煤层上覆岩层的透水性及围岩的出露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2.地形 地形直接控制含水层出露部位和出露程度,控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汇集。因此,矿区的地形特征直接关系到矿井涌水量的大小和疏干的难易程度。 3.地质构造 在矿区范围内,受构造体系控制的蓄水构造的类型和规模,决定着地下水的运动与汇集条件,因而也影响着矿井涌水量的大小。 就断层而言,除前面所讲断层面的力学性质不同,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不相同外,同一构造体系不同部位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1)断层端点部位及其两侧的岩层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运动及埋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一个构造体系的主干断裂与分支断裂的交叉处,富水性较强,导水性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