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 64 页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进化理论的内容为线索,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串联起来,从进化理论上整体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特别注意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2.重点关注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以进化的基本单位为起点,着重研究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并充分理解其内在联系。 (2)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分析时着重注意每一个个体含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的个数,是一个还是两个该位点基因。计算时注意是否是伴性遗传。 3.链接社会 在人群中统计某种性状时,可以利用统计数据,简单计算某基因在基因库中的频率变化,对分析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作用有一定的说明作用。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识排查 双基自测 1.下面是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要点,则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的正确顺序是( ) ①祖先生活在缺草的环境里 ②祖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个体颈、前肢较长,有的较短 ③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促进颈和前肢逐渐变长 ④只有长颈和长肢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得以生存繁殖,而颈、前肢较短的个体因吃不到食物而遭到淘汰 ⑤获得性的颈和前肢变长可遗传 ⑥代代选择经漫长年代进化而来 ⑦经过许多年代的用进废退而发展进化的结果 A.①→③→⑤→⑦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⑤“获得性遗传”和⑦“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 2.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 A.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红花 B.一条大河两岸的所有松鼠 C.一片草原上成年黄羊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草鱼 答案:D 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这三个条件如果缺一就可认为不是一个种群。一定区域就是强调无地理隔离,同种生物就是强调无生殖隔离。A选项的所有红花可能不是同一物种,B选项存在地理隔离,C选项不是全部个体。 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20人,患者3人,男性患者10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6% B.4.5% C.11% D.7.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解题思路是:某基因的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数/种群中相关等位基因的总数。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因此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是XB的数量+Xb的数量=200×2+200=600;色盲基因Xb的数量=20+2×3+10=36。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36/600)×100%=6%。 4.由于真菌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增长率最可能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灰白色,因此灰白颜色的蛾容易生存下来,棕色的蛾容易被淘汰掉。 5.下图中,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比。请分析回答: (1)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__________;白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__(前或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鼠的数量__________。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步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体色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 (2)设老鼠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色(H)对白色(h)是显性,则1950~1960年该地老鼠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升 后 降低 自然选择 (2)H频率会上升,h频率会下降后趋于稳定 考点突破 一、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1.自然选择的对象 (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3)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3.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1)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2)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pdf VIP
- 职业生涯规划书-赵胜绪.pdf VIP
-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教案.doc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 项目2 包气带地下水 项目2 包气带地下水.pptx VIP
- 采购需求管理办法.pdf VIP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全套PPT课件.pptx
- T_SZMS 0011-2025 实时数字示波器校准规范.pdf VIP
- 广东省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办法.pdf VIP
- 【课件】GB35181-2025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规则解读.pptx
- HG∕T 5955-2021 石油化工废催化剂 钼测定方法.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