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内容摘要
传统的法官知法原则认为,法官依职权适用法律对纠纷作出裁判,适用法律是专属
于法官的权限。但是,在动态的诉讼中,事实与法律往往是紧密联系,交互行进的。法
律适用完全由法官独断,则可能产生法律的突袭裁判,尤其是当法官用以涵摄事实的实
体法律规范的要件要素以及法官对该等要件要素的理解,与当事人所预测的法律规范要
件不一致时。此外,法律适用往往是以静态的实体法解释学来解决,而忽视了运用诉讼
中的程序规则予以保障,忽视了当事人的诉讼实质参与权。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
家和地区,采用法官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配合事实阐明义务,来化解实践中的难题。目
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仍缺乏应有的关注,程序保障规则设置不完善。本文采用分析、比
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阐述法官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以期为我国完善法官法律
观点指出义务的立法与实践提供合理化建议。
本文正文约四万五千字,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该部分通过对实践案例的解读以及对三段论裁判过程的理
论分析,引出了基本问题:法律适用的权限专属于法官,此举尽管减轻了当事人进行法
律证明的诉讼负担,但是由于当事人的诉讼实质参与权被忽视,故可能导致法律上的突
袭裁判。传统的法官知法原则应为适当的修正。
第二部分: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官法律观点指出义务。德国基于宪法上的听审请求权
而在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起法律观点指出义务,并通过诉讼促进与简化改革法的修正以
及新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立法上确立了基本规则。日本、台湾地区相继效仿。尽管日本
与台湾地区的立法仍旧将之与事实的阐明义务一起规定,但实践中已有案例采之以修正
裁判,学术界也给予了适当的关注。在法国,法官的法律适用则与对席原则相结合而具
有自身的特色、值得借鉴。
第三部分: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理论基础。第一,法官并不存在独占法律知识的目
的与需要,法律适用的权限分担应朝着保障当事人主体利益之方向发展。第二,以要件
事实的检索与形成为切入点,分析事实该当于法律要件要素过程中当事人与法官的协同
对话。第三,从实用追求的角度,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有利于集中充实的庭审。第四,从
价值追求的层面,其则为诉讼实质参与权的保障。
1
第四部分: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具体内容。首先,法官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适用情
形在于:当事人忽略及误认法律观点、法官与当事人对法律观点产生歧异以及当事人法
律观点不明确。其次,其适用时段则包括审前准备程序、证据调查程序以及审理程序,
鼓励贯穿诉讼全过程的指出义务。再者,法官指出法律观点并不具有强制当事人接受的
效力,当事人表达的见解也不完全拘束法官,但是法官未予履行指出义务则可能使判决
因违背程序规范而被发回重审。最后,围绕着法律讨论的论争与评析,文章提出了法律
适用方面法官与当事人权限分配的基本立场。
第五部分:我国构建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问题与完善对策。我国实体法立法粗放,
法官自由裁量权大;而程序法立法则简单,法官操作规范不明确;实践探索初期,法官
的操作容易失当。我国应当进一步设置相关的诉讼制度与程序为配套,并强化和完善操
作技术与规范。
关键词: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法官知法;法讨论义务;法律适用;集中审理;程序
保障
2
Abstract
Traditional iura novit curia is vie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s to belong to the
powers of a judge. However, in the dynamic judicial action, the fact and law are often closely
linked, interactive travel. Applicable law by the judge completely arbitrary, is likely to have
laws to raid against the referee, especially when the judges understanding of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