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通过12号无砟道岔及配套交叉渡线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价》.pdfVIP

《列车通过12号无砟道岔及配套交叉渡线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9卷 第1期 铁 道 标 准 设 计 Vol.59 No.1 2015年1月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Jan. 2015 文章编号:1004 2954(2015)01 0006 05 列车通过12号无砟道岔及配套交叉渡线时 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价 王伟平, 王 健, 徐井芒, 王 平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31) 摘 要:对于12号无砟道岔及配套交叉渡线而言,需要研究列车与道岔间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 分别建立了车辆 模型和道岔模型,其中车辆模型采用主要考虑车体、转向架和轮对三部分结构的单列全车模型,道岔模型包括转辙 器、连接部分、12号辙叉、6号锐角辙叉及6号钝角辙叉等基本结构,充分考虑各细部结构对其振动的影响,以尽可 能与实际情况相符;然后用列车动力学和道岔动力学理论,建立可考虑交叉渡线道岔钢轨型面变化的列车-道岔耦 合动力学计算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当CRH2动车组以时速50km侧向通过客运专线用60kg/ m钢轨12 号交叉渡 线道岔时,能满足旅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 关键词:12号无砟道岔; 交叉渡线;动力学;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U2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38/ j.issn.1004-2954.2015.01.002 Evaluation of Safety and Comfort When Train Passing Through No.12 Ballastless Turnout and Supporting Scissors Crossing WANG Wei-ping,WANGJian,XUJing-mang,WANG Ping ( MOE Key Laboratory of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 Abstract:For No. 12 ballastless turnout and supporting scissors crossing, it is needed to study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rain and the turnout. Thispaper establishesvehicle model and turnout model,and thetrainmodelusessinglewholevehiclemodel,focusingon carthebody,thebogieandthe wheel. While the turnout model includes switch,connecting parts,No.12 frog,No.6 acute frog,No. 6 obtuse frog and other basic structures,fully taking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 structures on the vibration,being as far as possible consistent with actual situations. Train dynamics and turnout dynamics theories are then employed to establish calculation model for train-turnout coupling dynamics, addressing crossover turnout rail profile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