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教师介绍 1、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2、全国优质课比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3、优秀竞赛指导教练称号,优秀教师称号。获得政府嘉奖一次。 4、参与编写教辅书有《2010高考考点解析与实战》《学法点金 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 5、竞赛培训书籍有《生物竞赛辅导教程》、《生物竞赛入门进阶篇》、《生物竞赛真题演练篇》、《生物竞赛提高夺冠篇》、《2010决战生物联赛》等。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 育种》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应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对学生在知识层面的要求是达到理解水平。2、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3、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将你获得的遗传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袁隆平 一个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的名字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的性格 事迹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 1973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誉为“世办杂交水稻之父”。 贡献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被世界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一、杂交育种  骡是公驴与母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公马与母驴杂交的后代叫骡。   至少在3000年前,在亚洲某些地区人们已经用骡来驮运物品了,现在世界上许多地区仍在使用骡来干重活儿。   骡能吃苦耐劳,可以在马、驴等牲畜不能承担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骡的高度、皮毛的均匀度、颈部和臀部的形状与马相似。此外头部短而粗,耳长,肢瘦,蹄小和毛短等方面像驴。 二、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医药工业应用的青霉素就是利用普通青霉菌,经过X射线的照射,产生的有利突变型。还有医学上应用的其他抗菌素如链霉素、地霉素、金霉素等,经辐射处理的突变系,比原始品系抗菌素产量增长几十倍到几百倍,促进和提高了抗菌素的生产。 在作物方面,应用诱变育种我国已培育出100多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良品种。例如用射线处理籼稻干种子,选出提早成熟15天的新品种,丰产等性状仍旧保持下来,而且米粒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很多。又如用射线和其他诱变剂处理大豆,培育出一种新品种。这品种含有改变了的酶系,在同样的施肥和管理条件下可提高产量50%。 诱变育种的突出优点是: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缺点:难以控制突变方向,无法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有利性状比较少,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诱变育种——太空育种 利用太空环境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的讲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前苏联(俄罗斯)、美国空间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定位在以探索空间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改善空间人类生存的小环境,解决宇航员的食品供给及生存安全等,这是为了将来“太空里的人类”。即使美国航空航天局于1995年建立了引力生物学中心,重点研究植物对引力的感受和反应,但其最终目标仍是开发出更加适于太空旅行的植物。   而我国的太空育种则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辟选育植物优良品种的新途径,这是为了现在“地球上的人类”。因为目的的不同,导致现在有“中国已经走上太空育种的最前沿”一说。    自从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一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以来,已成功进行了10余次航天育种试验。前后共有70多种植物1000多个品种的植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