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pt

利用再生,得到了产量提高的变异菌株,例如生二素链霉菌(Streptomytece ambofaciens)通过原生质体再生,螺旋霉素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三倍多。 质粒消除的结果常常导致细胞染色体的改变,或使次级代谢途径发生变化(白霉素和金丝霉素),出现有利于提高抗生素产量的变异菌株。 使双亲的代谢途径的某些环节综合起来,从而导致新抗生素。 * * 菌丝联结(anastomosis) 形成异核体(heterocaryon) 核融合(nuclear fusion) 体细胞交换(somatic crossing-over)和单倍化 菌丝联结(anastomosis):区别1,体细胞,二,融合后的已和提可以生活。 形成异核体(heterocaryon) 核融合(nuclear fusion):几率很低,产生杂和子和 体细胞交换(somatic crossing-over)和单倍化:游丝分裂,单被化极低。只有少数核内的染色体会发生交换和单倍体化,产生几个别不同性状组合的单倍体杂和自 * * * 控制传代次数:拿到菌株后,长期保存,斜面短期保存。 * * * * * * * * * * * * * * * * 5、国外菌种保藏机构 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Culture Collection, 简称WFCC)由64个国家的464个菌种保藏机构组成,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Rockvill Maryland U.S.A.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美国,马里兰洲,罗克维尔市。 CSH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U.S.A. 冷泉港研究室,美国。 IAM (Institute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University of Tokyo,Japan.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日本东京。 5、国外菌种保藏机构 IFO (Institute for Fermentation) Osaka, Japan.发酵研究所,日本大阪。 KCC (Kaken Chemical Company Ltd.) Tokyo, Japan.科研化学有限公司,日本东京。 NCTC (National Collection of Type Culture) London, United Kingdom.国立标准菌种收藏所,英国伦敦。 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aryland, U.S.A.国立卫生研究所,美国,马里兰洲,贝塞斯达。 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红细胞缺氧时变成镰刀形(正常的是圆盘形),失去输氧的功能,许多红细胞还会因此而破裂造成严重贫血,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基因,是1949年确定的,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到1957年终于由英国学者英格兰姆阐明了它的分子机制。原来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二条链和二条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链和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结构成。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英格兰姆的这一发现,使遗传机制的研究从基因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发现了100多种血红蛋白的分子突变型,都是因为蛋白质多肽链上个别氨基酸变化引起的分子突变。蛋白质多肽链中个别氨基酸的变化,归根到底是遗传物质DNA中个别碱基的改变。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遗传物质DNA中一个CTT变成CAT,即其中一个碱基T变成A,以致产生病变。患者常有严重而剧烈的骨骼、关节和腹部疼痛的感觉。   这种病常见于非洲和美洲黑人。人们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发现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这是因为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在人体本身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贫血症状,而对寄生在红细胞里的疟原虫却是致死的,红细胞内轻微缺氧就足以中断疟原虫形成分生孢子,终归于死亡。因此,在疟疾流行的地区,不利的镰刀型细胞基因突变可转变为有利于防止疟疾的流行。这一实例,也说明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以转化为有利。 * * * * * * * 问题:与染色体交换有什么区别? 1926年建立的摩尔根基因学说认为,基因是稳定的,突变是随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固定不变,基因只能通过交换重组改变自己的相对位置,通过突变改变自己的相对性质.修正该学说的是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