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环境生物监测技术..ppt
第五章 环境生物监测技术 5.1概述 生物监测的内容 生物检测包括生物学监测和生态监测。生物学监测是利用各种生物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判断环境污染的程度,以便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5.1概述 生物监测的任务 1.揭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和程度 2.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 3.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 4.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1概述 生物监测的优点 综合、真实地反应环境质量状况 可连续监测环境 具有多功能 灵敏度高 简单易行 5.1概述 生物检测的缺点 1)不能快速、定量地反应环境污染状况 2)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生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影响污染的评价 4) “多因一效”造成检测结果难辨别 5) 技术水平高,推广困难 5.1概述 生物监测的类型 按目的分:监视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 特种目的监测 按检测对象分:大气污染监测 水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按生态水平分:种群生态监测 群落生态监测 按生物类群分: 植物监测 动物监测 微生物监测 5.1概述 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 环境中对某些物质能产生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化学污染物引起生物的生物化学和生理改变称之为生物标志物。 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非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5.1 概述 生物对环境污染响应与反馈 1.形态机制 细胞\器官\个体\种群 2.生理机制 酶活性\酶的种类\代谢方式\成分 3.分子机制 DNA 损伤\改变表达调控\新基因 5.2 水污染的生物检测与评价 5.2.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 采集和监测项目 5.2.2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5.2.3生物测试法 水污染指示生物 生物群落中生活着各种水生生物,如浮游生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细菌等。由于它们的群落结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能反映水质状况,故称之为指示生物。 一、水体污染及生物检测方法 (一) 水质污染的指示生物 河流的水质分为四个等级 多污带(polysaprobc zone) a-中污带(mesosaprobic zone) b-中污带(mesosaprobic zone) 寡污带(oligosaprobic zone) 多污带指示生物 浮游球衣细菌、贝氏硫细菌、颤蚯蚓、水蚂蟥等 水体污染微生物分析方法 细菌总数 37度条件下,每毫升水样在普通琼脂中经过24小时培养后生长的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检查法 发酵法 滤膜法 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生物自身发光但受污染物的抑制。 其他生物检测法 鱼毒性试验方法 贻贝检测 水体污染物的生物群落监测法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 即水污染生态学监测,主要是根据浮游生物在不同污染带中出现的物种频率、相对数量,或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简单指数值来评价水污染程度。 监测项目 5.2.2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污水生物系统法 PFU 法 生物指数法 种类多样性指数法 水生生物法 污水生物系统法 当河流受到污染后,在污染源下游的不同区段会出现不同的生物种类,形成四个连续的污染带(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和寡污带),每个带均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从多污带到寡污带,呈现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细菌数量由多变少、生物种类由少到多的变化规律。 PFU 法(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利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收集水体中的微型生物群落,测定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用于水质评价。 生物指数法 应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变化的数值,用于评价环境质量 几种生物指数法: 贝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