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传承模式的实证研究
——以肇庆端砚为例[1]
邓正恒 公共管理学院
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之中的有效传承,除了要向青少年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更要系统地传授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自从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何推动端砚文化乃至端砚制作技艺在肇庆当地青少年中普遍传承成为政府、学界及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端砚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状况。最终运用EICD模型,着重从教育阶段角度,分析如何在促进端砚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实现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并以此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模式。
To achieve the 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among teenagers, we not only initiate teenagers into the heritage itself, but also impart the related history and culture systematically. Therefore, how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he Duan Inkstone Making Craft among teenag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cademia and society since 2006 when the Duan Inkstone Making Craf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PRC. This dissertation refers to investigation,real time surveysinterviews, analyzing the heritage situation of Duan Inkstone among teenagers. Eventually, the dissertation is under EICD model, as it highlights the influences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analyzing how to inherit the manufacture technique ba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an Inkstone culture, and used Duan Inkston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ed among teenagers.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砚 传承模式 青少年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Duan Inkstone Inheritance Model teenagers
一、引言
自从2001年昆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的传承模式日益引起学界重视。青少年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受众之一,对非遗的传扬和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端砚是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文化名片之一[2],历史上一直位列四大名砚之首,是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端砚制作技艺早在2006年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Ⅷ-75)。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与其他非遗相似,端砚在工艺和产业化等方面的传承模式已初具雏形,但以当地青少年为主体的传承模式却未能系统建构。如何构建有效的端砚文化传承模式,以促进端砚制作技艺等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已成为学界不容回避的课题。
二、文献回顾
非遗语境下,端砚除了指其制作技艺外,还应包含由其引申出的采石工艺、端石鉴赏方法、砚雕题材、相关习俗和传说等。因此,要实现端砚制作技艺在青少年中的有效传承,首先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端砚文化的基本教育和宣传。
如何定义端砚文化,各界迄今未能达成共识。现有文献的定义偏重史实勘误考证、作品鉴赏、产业研究、砚铭诗词和雕刻技法研究等专业领域。
本文侧重的端砚文化是相对上述专业领域而言的,适合在青少年中普及传承的端砚文化常识,诸如端砚简史、传说典故、砚雕题材、使用方法和基本鉴赏方法等知识。本文中的传承是指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或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在青少年中传扬和宣传关于端砚文化的行为。
(一)研究史回顾
不同类别的非遗,其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