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素材,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文言虚词而的用法,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文言虚词以的用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虚词于的用法,文言文虚词用法,文言虚词为的用法,文言虚词则的用法
金题透视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解析】该题考查点为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A和B两项考查的文言实词均为课本上常见词的常见义项,没有什么悬念。C项的“乃”在文言文中主要作副词。一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义项是该词考查的重点,从原文推断,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D项“但”超出18个虚词之外,不过其义项不多,结合原文可以推断出其为正确的。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008年高考安徽卷)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虚词,选项句子一半出自材料,一半出自高中课本。考查的四个虚词均在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A项的两个“以”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是疑问代词,译为“什么”,作介词宾语。 【答案】A
难点攻略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以考纲所列18个虚词为重点,同时又要适当拓展,熟悉其他一些常见虚词。复习时,首先要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特别是结合典型例句来识记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同时了解一些推断虚词意义的方法技巧,勤练多思,把握规律,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1.语境推断法 虚词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第1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答这道题须有一定的对常用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功底,答题方法主要是借助语境比较异同作合理推断。C、D项容易判别,难在B项。C项“则”一表顺承,一表转折。D项“于”一表比较,一作介词“与”。A项“之”的意义用法相同,都作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B项都表指代,但结合语境推断,二者具体指代有所不同,前句中指代上文“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中的“言”,可以翻译为“它的”,后句中指代自己,可以翻译为“我的”这样可以排除B项。答案:A。 2.关联推断法 虚词在句中和不同的词关联往往有不同的意义,分析这些前后关联的词语,也可以推断出其意义。比如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7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A中的第一个“所”是“所+动词”的形式组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前面的“为”组成“为……所”表被动。B中的“微”都与后文代词关联,均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的意思。C项中的第一个“相”与“对”构词,是“互相”义,第二个“相”带上动词“迎娶”,偏指一方。D项中的第一个“因”用在句首,表顺承关系,译为“于是”。第二个“因”与“而”关联,用在句中,是“趁着”、“趁机”义。答案:B。 3.语法推断法 有些虚词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比如虚词“之”在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常用在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作前置宾语的标志或前置宾语。阅读时,把握这个特点,从语法角度分析,就比较容易判断。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教学课件.ppt VIP
- 公司与员工签订车辆使用协议(2024两篇) .pdf VIP
- 小森LS-40印刷机保养操作指导07.pdf VIP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育才三中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咖啡瑞幸咖啡美国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文全译版本.pdf
- 2023年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中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涵管埋设施工技术方案.docx VIP
- 2018-2019、2021-2022年重庆邮电大学《808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历年硕士真题汇总.pdf VIP
- 初中化学装置气密性的检验.pptx VIP
- 原理1-经济学概述.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