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旅游美学 作者 彭民科 童牧林 主编 刘飞龙 颜文洪 童牧英 李文兵 盘意文 副主编 钟兴永 杨厚均 主审 第三章.ppt

旅游美学 作者 彭民科 童牧林 主编 刘飞龙 颜文洪 童牧英 李文兵 盘意文 副主编 钟兴永 杨厚均 主审 第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旅游审美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旅游美学 3.1动观与静观 3.1.1、动态观赏 是指人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徒步、或乘车、或坐船……于移动过程中欣赏、玩味那些包罗万象、流动幻变的风光胜景。 《西去列车的窗口》 贺敬之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 袁枚(清) 江到兴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 船在青山顶上行。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移动(速度)___景变___感受___移动(速度) 3.1.2 静态观赏 是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的一种欣赏活动. (宋)程颢诗云:“万物景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静观默照与天人合一 动观与静观的互补 “动静二字,本相对而言。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若静坐亭中,行云流水,鸟飞花落,皆动也。舟游人行,而山石树木,则又静止者。止水静,游鱼动,静动交织,自成佳趣。”(园林美学家 陈从周)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象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个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咨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着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膀,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象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的鉴赏。”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小结:动与静互补产生“审美增值”的效应。 3.2移情与距离 3.2.1移情观赏 是物我“互相回环震荡”的审美体验。 “移情说”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的创举。“移情”作为一条最基本的审美原理,不是一种身体或生理的感觉,而是在审美关系上强调“物我同一”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贺新郎》)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李白) “移情说”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契合。 小结:移情观赏使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实现“物我同一的无差别境界”,而实现“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观赏境界。 3.2.2、观赏距离 距离将审美对象提高到超出利害关系和实用目的的领域,而成为“自身目的”。距离是一种审美原理,是审美悟性的一种特征。美,最广义的审美价值,没有距离和间隔是不能成立的。(瑞士美学家.布劳) 1)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其实不过是由于暂时脱离实用生活的约束,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观赏罢了。我们在旅游中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这就是因为那个新环境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朱光潜) 2)空间距离 指实际距离,即人与物之间的远近长短间隔。 应根据景观特点调整观赏距离 (1)人文景观(苏州退思园) (2)小规模景观 (苏州沧浪亭) (3)大规模景观 (武陵源景区、黄果树瀑布) 小结:“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距离不仅掩盖了物体外表的不洁之处,而且抹掉了那些使物体原形毕露的微小细节,消除了那种过于琐细和微不足道的明晰性和精确性。” (德.费歇尔) 3.3时机与位置 3.3.1、观赏时机 景观美的展示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观赏活动要善于把握时机。 了解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时间要求。有些特殊景观的观赏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3.3.2、观赏位置 涉及视点、角度、方位乃至距离等,它们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关系、视野范围的不同。 不同景观有不同的位置要求 1)峰峦(泰山云海) 5)、湖沼泥塘(园林一隅) 思考与练习 一、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各有何特点?它们的互补作用如何体现? 二、移情观赏过程中表现出什么样的物我关系?试举例说明这种体验。 三、旅游审美活动中通常涉及哪两种距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