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鹰潭市龙虎山周边地热调查工作设计》.doc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项目的来由及目的
地热及温泉对提升风景旅游区的品牌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品牌以地貌地质内容为依托、以道教文化为底蕴,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从世界各地前来观光旅游,但美中不足的是龙虎山迄今未发现温泉(或地热)--这一能大大提升旅游品牌价值的矿产资源,使区内旅游经济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着这个目的,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和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共同委托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在鹰潭市区及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周边附近进行地热调查,查明该区域内是否存在地热异常及其可能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鹰潭市地处江西省东部,下辖月湖区、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贵溪市(县级)、余江县共两区一市一县,总面积3560Km2,西、南与抚州相接,北、东与上饶相邻,东南与福建省相连。
鹰厦线、浙赣线、皖赣线三条铁路线以及沪昆高速、济广高速、206国道、320国道七条交通大动脉在鹰潭境内交汇,另外尚有正在修建中的沪昆高速铁路线,区内铁路及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暖、夏热、秋干、冬寒,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据鹰潭市气象局资料(1974—2002年):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1.0℃(199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0.4℃(1991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907.9mm,最大年降水量2768.2mm(1998年),最大日降水量262.00mm(1998年6月13日1点36分—14日1点36分),历年一次性过程最大降水量952.2mm(1998年6月7日—6月26日),占当年降水量的34.4%。其中4—6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
相邻的金溪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春暖冬寒,夏秋酷暑,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795mm,3~7月雨量最多,且有暴雨,为丰水期;11~12月雨量甚少,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8.2℃。
区内主要水系为信江,是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由上饶经鹰潭流入鄱阳湖。
鹰潭市素有铜都和道都之称,江西铜业集团总部设在贵溪市,是一个及集冶炼、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铜集散地。龙虎山因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在此炼丹而得名,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今年又被冠名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地。鹰潭市已纳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章 以往基础地质、水文工作研究程度及勘查成果
工作区内以往基础地质工作主要有贵溪幅、余江幅、上清幅、瑶溪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东乡幅、上饶幅、南城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水文地质工作主要有抚州幅、上饶幅、南城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根据1:20万抚州幅和南城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工作区周边在地热方面的调查成果主要有余江邓埠温泉、余江石港温泉、余江黄庄温泉以及稍远一点的资溪法水温泉和南城上塘温泉,除资溪法水温泉水温大于40℃以外,其余四个温泉点水温均低于26℃。
第三章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背景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鹰潭市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相接部位,北部地处信江凹陷西端、抚州凹陷东端,属剥蚀岗地区;南部地处武夷山隆断束北端,属低山丘陵区(见图2)。
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
据1:20万及1:5万区域地质资料,鹰潭市区及龙虎山风景旅游区附近出露的地层有中—晚元古界及寒武系变质岩、侏罗系下统一般碎屑岩、侏罗系上统火山碎屑岩、白垩系红色碎屑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层,现将工作区内及周边附近的地层情况简要分述如下:
1、中—晚元古界:
分布于余家东面、龙虎山西面、上清及上清北部一带,其岩性组合下部为矽线二云英片岩;中部为黑云斜长石英岩;上部为二云母片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区域厚度大于2028m。
2、寒武系:
分布于圳上、耳口一带,岩性为硅线二云英片岩、二云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变粒岩、千枚状板岩、千枚状粉砂岩、偶夹石墨片岩和透镜状大理岩,局部为混合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区域厚度1884m。
3、侏罗系:
侏罗系上统:分布在鹰潭市区东南及龙虎山西、南侧,岩性为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积,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厚度不均,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侏罗系下统:分布于余家东南及上清一带,出露面积较小,岩性为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夹碳质页岩,与下伏变质岩呈不整合接触,区域厚度大于230m。
4、白垩系:
大面积分布于鹰潭市区周边及龙虎山一带,为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岩性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与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