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变迁.ppt

6 文化变迁 所有文化始终在变迁。但是,文化的不同层面变迁速度有所不同(文化堕距)。 所有文化都是过去与现在的复合体。 William Faulkner, “The past is not dead. It is not even past.” 传统的民族志,将文化视为一种没有变化的平衡状态;如今的民族志描写需要另外一种模式,即文化在不断变迁,不断地适应。 6 文化变迁 集中于变迁的视角和途径: 文化濡化(acculturation) ,两个或更多自治群体直接接触引起的文化变迁。流行于20世纪中叶,考察北美土著文化在面对白人文化的影响时所做的调整; 民族史学(ethnohistory),融合文献史志记录与口述史的一种跨越时间的讲述(narration)。 6 文化变迁 6.1 文化变迁的动力 6.1.1 贸易往来引起的文化变迁 6.1.2 文化传播 6.1.3 现代化 6.1.4 创新: 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 6.1.5 语言变迁 6.1.6 复兴运动 6.2 变迁世界中的本土权利 6.2.1 拥有资源的权利:土地与水 6.2.2 知识产权 6.2.3 跨国主义 6.1 文化变迁的动力(forces of change) 很久以来,人类学家假设许多孤立的文化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这些“孤立”的社会不与外界进行交换,或者直接接触,直到殖民主义、现代化或者全球化闯入了他们的世界。 今天这种看法受到质疑,因为孤立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文化与区域贸易体系,甚至全球体系联系紧密。 问题在于:研究作为孤立实体的文化?或者是将它们作为更大体系的一部分来研究? 6.1 文化变迁的动力 当代人类学家,提倡全球人类学(global anthropology),他们相信没有人能够忽略全球联系,例如 Jonathan Friedman(1994); 社会科学家从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相互依赖的角度来研究世界体系,例如,Emmanuel Wallerstein(1985)。 世界体系的视角,集中于社会间的互动,与孤立、隔绝、不与外界接触的文化假设相比,更精确地描述了文化图景。 6.1.1 贸易往来引起的变迁 新几内亚高地的Dani原来住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从事狩猎和采集。上几个世纪,他们引种来自于南美洲的甘薯,进入Grand Valley; 到了20世纪末,许多人口定居在新几内亚高地,成为大范围贸易网络的一部分。贸易网络将一个个乡村和山谷联系起来;通过贸易联系即便是最为偏僻的居民也可以得到来自海岸的贝壳。 6.1.1 贸易往来引起的变迁 高地宗教崇拜围绕着一个有关女英雄的故事,她把工具和植物带到不同的群体中。这一崇拜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直延伸到伊里安岛的Dani人。 世界体系理论集中于跨社会的互动,与那些建立在文化孤立、隔绝、从未改变等假设基础上的其他理论相比,描绘了一个更为精确的Dani人的文化图景。 6.1.2 文化传播 传播(diffusion):文化要素(cultural items)从一种文化扩散到另一种文化,通常指远距离的; 物质文化的传播。甘薯从南美到新几内亚高地;烟草从新大陆传播到欧洲; 象征文化的传播,例如,语言、信仰、仪式、游戏。 6.1.2 文化传播 stimulus diffusion(刺激性传播):一个文化中的观念在另一个文化中能够引起相似但决然不同的版本。 日本的中华料理,母体文化原则。 海军系统(英国皇家海军)、陆军体系(先效仿法国,转学德国)、教育体系(法国、美国、德国)、通讯系统(英国)、警察制度(法国) 、法律系统(师从法国、追随德国)。 6.1.2 文化传播 文化圈理论。施密特(Father Wilhelm Schmidt)与其他维也纳大学学者,发展出文化圈理论(Culture Circle Approach) 。该理论认为,作为文化丛的一部分,文化特质在文化中心只能被发明一次,并以此为中心形成文化圈。 6.1.3 现代化 现代化通常用来标志文化变迁,尤其是指: ①全球政治经济引起文化变迁的途径; ②现代性(modernity);或者新出现的形式如何与西方(欧共体、北美) ,也许是日本更相似? 将塑料桶引入Trobriand; 印度尼西亚自由选举和自由民主的建立; 宣布非洲女性的割阴习俗非法; 因纽特人和拉普兰人使用雪地汽车。 6.1.3 现代化 modernity的民族中心主义色彩? 现代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转型社会学(中国、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社会学的三种理论模式(孙立平,2008) 6.1.3 现代化 亚瓦派族(Yavapai):寻找文化连续性 当相对孤立的文化突然面对现代化,被拉入区域或者全球经济体系中,文化变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