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章.ppt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主讲:明飞龙(文学院)yundamingfeilong@126.com QQ:1148803652 第一章:文学的“转折”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二、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三、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四、“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引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并非同步,各有自己的规律。但是,中国情况特殊,二者的关系密切,而且从40年代以来,强调文学的工具性(螺丝钉、齿轮、武器)观点占主导地位,因而在中国产生了政治的变动引发文学格局的变动,出现文学倾向、文学思潮、文学力量的重组。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1、 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学局面: 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种政治、经济环境导致文化、文学的差异。社会制度、政治文化背景、影响、制约文坛的状态,各个文学区域面貌不同。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1)、国统区:面积最大,拥有的作家最多,有不同的流派倾向。国民党作家、自由主义作家、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人数最多,影响最大。以自由主义作家为代表的国统区作家在40年代的中体风貌:一部分作家继续干预现实,敢于生活,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作品主要以现实政治批判和讽刺为主;更大一部分作家在直面战争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时,直面现实人生、自我矛盾,以个人体验为创作的出发点,对人类经验和形而上学的体验加以表达,对人生意义和现代文明进行深层追问和探索,涉及许多具有人生重大意义的命题。这些作家很显然非常重视文学的独立性,主张文学艺术的中西结合与融合,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注重作家艺术个性的张扬,小说领域出现讽刺小说和个人追忆性小说。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2)沦陷区:政治背景特殊,进步青年读者流失,商业文化凸现,现实主义小说与市民文学汇合,左翼文学退出,现代主义流行,出现了通俗和先锋两个层面,不管现代还是先锋都注意市民文化、市民兴趣。钱钟书、张爱玲、海派文学、苏青、梅娘、无名氏。 (3)解放区:解放区的天是 明朗的天,一个崭新的社会模式,理想社会。如果国统区是激愤沉郁,那么,解放区是激扬乐观。历史乐观主义情怀,重视民间艺术(秧歌剧、街头诗),以此作为表现新世界的资源。国统区文学战线的知识分子的挣扎、搏斗、困惑迷茫,后者是加入了集体以后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自我扩大的满足感。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2、抗战结束后文学力量的变化 各种力量纷纷设计未来文学的走向。国民党随着政治、军事的溃败,其文学的左右力量减弱,其创作不具备文学价值,基本退出文学领域。 一、40年代的文学界 A 自由知识分子分为两部分,一类在政治上倾向于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老舍、巴金、曹禺、冯至、臧克家等,但是他们在人格精神上始终渴望坚持自己的阵地,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人格与价值,在文学上坚守对文学的地理性的追求,也就是在政治承担上和艺术自律上持不同的态度。另一类作家在政治上对国民党、共产党都持批评的态度,在文艺上抵制左翼文学的力量和文学规范。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 B 左翼文学的力量壮大,地位日益提高,具有作约中国文学发展方向的作用。 二、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30年代已成为最有影响的派别,40年代后期成为左右文学局势的主流文学力量。40年代后期的工作:(1)宣传《讲话》,高度评价解放区文艺;(2)对抗战以来国统区文艺状况、思想进行估计、清理检讨;在理论上确立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理论依据,延安文艺为理想模式;(3)对作家流派进行分类: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反动作家。不仅对自由作家进行分类,而且对左翼作家内部进行清理,纯化。40年代对胡风的批判已表明,既是革命的话语也不许标新立异,另树一帜。一体化的文学局面开始形成。 二、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1948年中共领导下的香港文化工作委员会策划的文学理论刊物《大众文艺丛刊》创刊,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一文激烈批判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资产阶级”作家,又有邵荃麟、胡绳、乔木(乔冠华)等对左翼阵营内的胡风的文艺理论和路翎的小说进行了集中的清算。 依据:作家的世界观;对左翼文学和中共运动的态度;作品可能发挥的政治作用; 目的:为实现文学的转折作基础工作; 效果:在作家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影响文学进程。。 二、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拓展延伸:“1948,一个特殊的年代” 1:1948年3月香港《大众文艺丛刊》创办,代表了解放后官方文艺观念在解放前的试验。其中文学评论的话语体系已经开始转换:A:用“我们的模式”代表政党发言,这使文学评论失去了固有色彩,与权力连系起来带有话语霸权色彩。解放后,这种模式愈演愈烈。B:评论语调居高临下,失去了文学评论平等交流的基本素质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