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锔瓷故事
寻访老锔匠窝子——走邹平
?邹平市明集镇是山东锢炉匠的聚居地。我于2014年11月24、25日,与锔补文化的传承研究爱好者张尔安一同,寻访了明集镇明集村、段桥村、罗圈村。这里的锢炉匠特别多,当地形容当年锢炉匠数量是:一担另两斗小米那么多。这里好多村65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都干过锔补活,在4个多小时的寻访中就见到了10多位健在的老锔匠。
两只带锔钉的嫁妆瓶
两只带锔钉的嫁妆瓶
●代德寿
姑娘出嫁时,娘家陪送嫁妆,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婚嫁习俗。嫁妆瓶就是曾经非常流行的嫁妆之一,佐证了旧时婚俗。陪送嫁妆瓶习俗最早始于清嘉庆年间,清晚期至民国盛行。它既是一种陈列品,也是一件实用瓷器。大多数的人家便会将鸡毛掸子插入瓶中,为此,嫁妆瓶又叫做掸瓶,插瓶。
嫁妆瓶器型硕大、敦厚、稳重。按大小可分为300件、200件、150件、100件(件,是陶工制坯时所用瓷泥块的数量,后指器物的高度,如300件的高度为60厘米左右,150件的高度为43厘米左右)等。
嫁妆瓶的釉彩主要有:白地青花、豆青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加白、青花加紫、粉彩和粉彩堆塑等。按形状可分为圆形、四方形、六方形等。其做工讲究,画面精美,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嫁妆瓶绘画反映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多数寓意吉祥,提倡伦理道德,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表现形式世俗化和平民化。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纹饰、花鸟纹饰、仕女儿童、吉祥图案等。到清末民国初期,大瓶的背面,还有书法诗文。
近年来,嫁妆瓶的文化、艺术价值日益显现,它的造型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颇具学习、欣赏、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热衷收藏欣赏。因瓷器易碎,不易保存,大多的嫁妆瓶身有破残,有的甚至打上了锔钉,带上了百姓时代生活的特征。单只的瓶多,成对的很少。尤其是经过“文革”破四旧,一些带有敏感图案的嫁妆瓶遭到了毁坏。因此,民国之前的嫁妆瓶,数量越来越少,致使其价格也在不断地攀升。目前,市场上一对完整的、43厘米高的晚清青花喜字嫁妆瓶,售价在8000元左右。一对20厘米高精美的民国粉彩花鸟嫁妆瓶,售价在2000元左右,就是单只完整的瓶子也价值五百元以上。
昔日的嫁妆瓶,是过去婚嫁习俗的构建,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精美的瓷器,已经模糊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如今,一些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嫁妆瓶,那熟悉又陌生,贴近又遥远的身影,还记忆着岁月的吟唱,有幸地保存着百姓一份简约的历史。
? ? ?在平度胶东古玩市场购得一只黄釉描金元宝型小碗,高4.5厘米,上口长10.5厘米,打有四颗铜锔钉,原来外壁全部描金一层,如今只能看到星星点点。之所以收藏它,是因为它身上留有精制的锔钉,锔匠对它的缝补,成就了它的第二次生命,我专门喜欢收藏锔文化遗存,为此,它走进了我的锔文化收藏的殿堂。这元宝碗,确实一只吉祥的瓷器,当年这一定是主人的心爱之物,用它盛放食物供奉于祖辈灵前,祈求丰衣足食,财源滚滚。不知是什么人,什么原因,不慎将其打碎,这元宝碗打碎可是不吉利的,当时一定有主人的动容,有我们不为所知的故事。主人虔诚地请锔匠将其锔补起来,使得“破镜重圆”,弥补心灵上的破碎和安慰,继续着主人那期盼的生活。
三个带锔钉的火柴缸
?笔者收藏锔文化遗存已有20多年,在1500多件锔文化遗存收藏品中,有三只与火柴有关的瓷器,其破碎后打上了锔钉,因此种器物存在的历史较短,不少人观其陌生,故拍照写文,以雅俗共赏。? 火柴在我国,是一种舶来品,在清道光年间就传入了中国,为此也称之为“洋火”。我国火柴工业出现于清末,火柴企业大都资本弱小,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主要生产黄磷火柴即摩擦火柴。据老人说,黄磷毒性很大,其10只火柴头便可毒死人命,为此,以后又被硫化磷火柴所取代。黄磷和硫化磷火柴都有使用方便,随处可擦燃之特点。然而安全性较差,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为此,1906年日内瓦国际公约宣布禁止生产和使用。1950年,新中国宣布禁止生产黄磷火柴,1956年,决定全面推广使用安全火柴。? 黄磷和硫化磷火柴,已为今人所不识。由于过去生产水平和生活条件差,散装火柴较多,而这种火柴在粗糙的墙壁、鞋底上一擦便着,由此产生了火柴缸。火柴缸都出自民窑,一般在北方使用较多,北方地区干燥,将火柴置于火柴缸内,放上一段时间也不会受潮。有的干脆将烟灰缸的外层也涂烧上铁砂。火柴缸放在灶台或客厅中,取火时随手将火柴沿缸边一划即燃,使用十分方便。因此,拥有这种器物的百姓家十分珍爱,即使破损之后,也不忍心扔掉,找补锢炉匠锔补后,继续使用。器物最小但它体现了劳动人民传统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是取火史上一件与瓷器有关的实物。我所收藏的三个青花火柴缸,有两个打有铁锔钉,一个打有铜锔钉。是主人对它的爱惜和锔匠的辛勤,使它有幸穿越了时间的隧道,走进了我的锔文化遗存收藏殿堂,它虽不是贵重的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