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CS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版)[汪德彪][电子教案].ppt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 5.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及编址 5.2 存储器的扩展 5.3 输入/输出口的扩展 5.1.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 所谓总线,就是连接系统中各扩展器件的一组公共信号线。按照功能,通常把系统总线分为三组,即: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5.1.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 1. 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单片机送出的地址信号,以便进行存储单元和I/O端口的选择。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只能由单片机向外发送信息。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了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单元或者端口的数目。如有n位地址则可以产生2n个连续地址编码,因此,可访问2n个存储单元或者端口,即通常所说的寻址范围为2n个地址单元。当MCS-51单片机的P0口和P2口作为扩展总线口使用时,P0口提供低8位地址信息,P2口提供高8位地址信息,从而形成16位地址总线。因此,MCS-51单片机可寻址64KB空间。 5.1.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 2. 数据总线(Data Bus,DB) 数据总线用于单片机与存储器之间或I/O端口之间传送数据。数据总线的位数与单片机处理数据的字长一致。MCS-51单片机是8位字长计算机,所以数据总线的位数也是8位。数据总线是双向的,单片机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将数据信息输出,也可以将外部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输入到单片机,但输入和输出不能同时进行。MCS-51单片机的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当传输完地址信息后作为双向的8位数据总线,进行数据的传送。 5.1.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 3. 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 控制总线是单片机发出的以控制片外ROM、RAM和I/O口读/写操作的一组控制线。MCS-51单片机的P3口的一部分口线使用其第二功能,如P3.6和P3.7分别作为 和 信号对外部RAM或I/O口进行写/读控制。另外, 作为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输出控制信号(相当于程序存储器空间读信号),ALE输出地址锁存输出信号,用来分离通过P0口传输的地址和数据信号。 由此形成单片机的三总线:地址总线(P2、P0)、数据总线(P0)和控制总线( 、 、 、ALE等),如图5.1所示。 5.1.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 5.1.1 单片机三总线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P0口作为复用总线,地址和数据是分时传输的,先传输地址信号,ALE脉冲的下降沿锁存地址信号,之后P0口可以传输数据信号了。在MCS-51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地址锁存器是74LS373,其引脚封装如图5.2所示。 5.1.2 编址及译码 所谓编址,就是使用系统提供的地址总线,通过适当的连接确定一个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编号。 编址技术按类型分为两种: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独立编址是指存储单元和I/O端口分开编址,在逻辑上是两个独立空间,分别使用不同的指令进行访问,如我们常用的PC机就是采用的这种编址方式。而统一编址是将存储单元和I/O端口在一个逻辑空间中统一编号,因此,操作存储单元和操作I/O端口没有本质差别,MCS-51系列单片机就是采用的这种编址方式。 5.1.2 编址及译码 每一个存储单元或I/O端口有了地址编码后,要操作这些存储单元或I/O端口,就只需操作相应的地址单元即可。通过地址编码寻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叫译码,当单片机的扩展资源不止一块集成电路时,首先要找到存储单元或I/O端口所在的芯片,称为片选;在存储芯片或I/O接口芯片中往往有若干存储单元或I/O端口,要区分这些单元或端口,就需要内部译码,称为字选。字选是通过存储芯片或I/O接口芯片内部译码来实现,而片选需要通过外部译码电路来解决,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线选法 译码法 5.1.2 编址及译码 1. 线选法 单片机在进行资源扩展时,通常不会扩展到极限的64KB空间,一般都会余下一定数量的地址信号(一般为P2口),利用这些地址线作为存储器或I/O接口芯片的片选信号,这种方法就叫做线选法。如图5.3所示,Ⅰ、Ⅱ、Ⅲ都是4KB×8位存储器芯片,地址线A11~A0实现片内寻址,地址空间为4KB。现用3根高位地址线A14、A13、A12实现片选,均为低电平有效。为了不出现寻址错误,A12、A13、A14之中只能有一根地址线为低电平,也就是说每次存储器操作只能选中一个芯片,现假设剩下的A15为高电平,这样可得到3个芯片的地址分配,如表5.1所示。 5.1.2 编址及译码 5.1.2 编址及译码 从表5.1中看出3块芯片的内部寻址A11~A0都是0~0(共12位)到1~1(共12位),为4KB空间,而依靠不同的片选信号高位地址线A14、A13、A12之中某一根为0,来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